死在一个普通或低等的士兵之手,对于贵族来说简直骇人,为此,在十二世纪时,教皇就曾尝试以残忍为理由禁止弩的使用。
弩亦弓属,相传为黄帝所造。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四种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於车战和野战。
华夏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弩有战国时期的连弩车、秦朝的秦弩、汉代的大黄弩、三国时期的诸葛连弩、宋朝的豆寸子弩和神臂弩。
这其中有用于城池防守的连弩车、诸葛连弩和豆寸子弩,也有单兵使用的秦弩、大黄弩和神臂弩。但是要说弩弓最辉煌的时期,还是宋朝。
神臂弩,又称神臂弓,北宋神宗时发明,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完颜宗弼《遗行府四帅书》曰:“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今付样造之。”
豆寸子弩,也叫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不论是防守,还是近战,都不是人力可以阻挡的利器。
这其中,比较出名的还有诸葛连弩。诸葛连弩是诸葛亮制作的一种连弩,据说是一种半自动武器,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汉末魏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