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鹞式与活鹞。
南通风筝最具有特色的是它的音响装置,在风筝上,成排成行的装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哨笛,数目从一百到三百只不等。南通风筝被称为空中交响乐。
江南风筝南京风筝的代表作是木版印刷的传统风筝双鱼和路鹰。
江南许多地方,灯节一落灯(过了农历正月十八),风筝就陆续升天了。清明、重阳节前后是放风筝的高潮。江南风筝名目繁多,样式各异。软翅小型风筝到处可见,闽南一带最简单的是瓦刀块,方方的一片。
广东阳江县扎制的一种灵芝风筝,高三米,顶架铜弦巨弓。在高空受风鸣响,声传十余里,深受人们喜爱。还有一种名叫崖鹰的风筝,可以在一条线上同时放飞三只。飞翔时两只在上,一只在下,轮番调换位置,忽上忽下,动作优美,据说曾经引得林中栖息的鸟类误以为同类招唤而赶来合群嬉游。阳江的娱蚁风筝,独具一式,头部是联蚁的写实形状,最长可达一百五十节,总长十余丈,腾空后如长蛇飞舞,栩栩如生。
台湾风筝台湾风筝的造型特点强调特征、概括简化、夸张变形。
台湾风筝以软翅造型见长。一类是取自然物体的部分美妙线条构成风筝的形状,另一类是模拟自然物的形状构成风筝。主要有陀螺、龙、八角、中国城、老鹰、蝴蝶、蜻蜓、金鱼挑、双鱼、海燕、七星、海鸥、宫灯、飞虎、蜈蚣、大蝴蝶、大彩蝶等21个品种。
风筝的结构种类风筝一般是以竹料为骨架,用纸或绢蒙面裱糊,再精小绘制而成。依照风筝的结构形状,也就是从观赏的角度,可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
板子风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形状看,它的升力片是主体,无凸出部分,风筝四边有竹条文撑,如民间广泛流行的脸谱风筝、双鱼风筝、青蛙风筝等。这类风筝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京津一带也叫它拍子风筝,或呈八角菱形,或呈螟虫形。
为了便于起飞,这些风筝,一般都抱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或穗子,以求平衡,品种繁多,形式不一,代表作品为八卦风筝。
硬翅风筝这种风筝是用上下两根横竹做成翅膀的骨架,中间竖长方形竹条固定两翼,糊上面料,形成三角风兜,有较好的起飞性能和稳定的放飞效果。
硬翅风筝的硬翅是固定形式,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杉的不同而变化。可表现的主题式样较多,加北京流行的米字风筝中的花篮、鸳鸯、喜鹊、鹦鹉等。鲶鱼风筝也属米字硬翅,只不过在头部夸张地装饰了两条相对称的鱼须,尾部又加丈余的鱼尾。
软翅风筝它的升力片(翅)由一根主竹条构成,翅膀的后半部是软性的,没有竹条依附。它的结构,不同于硬翅风筝,主体骨架多数做成浮雕式,骨架有单层、双层和多层。这类风筝可以表现的主题范围很广,种类较多,题材有禽鸟、昆虫、金鱼等,制作时大都模仿其形,手法高妙,能给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感觉。
京津一带的鹰风筝是仿照克鹰的形状作变型、夸张而设计的,是典型的软翅风筝。风筝的肚是短的,翅膀是长的。
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所见文著有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志、动物、蝴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有人设计出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