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传承了绵延不绝的工匠精神。
在河南省汝州市,汝瓷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文立将上过釉的坯胎放在架子上,进行二次烧制4月24日摄。
汝瓷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门重要遗产,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传承了绵延不绝的工匠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即将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谈及汝瓷,河南汝州市玉松汝瓷掌门人李晓涓有着聊不尽的话题,从汝瓷的传承、工艺的创新一直说到目前的市场、变革与政策背景。
“《中国制造2025》再次提及‘工匠精神’,重构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回归‘技近乎道’的艺术境界,这些都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奠定了思想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原本那种以“洋文化”为美的观念正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国人的文化自信渐渐萌发,传统文化开始走进校园、走进我们的生活,大学中的“国学”专业也成为一门显学。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国人正在重新诠释传统的定义
汝瓷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物品,其中还蕴含着精神文化的结晶,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合一的一种手工艺品。
在如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美物品的追求,以及自我情操的陶冶等,纷纷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因此,欧美的手工奢侈品、日本的手作艺术品、汝瓷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等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
汝瓷兴于唐盛于宋,被称为“宋瓷之冠”,釉中含有玛瑙,美如碧玉,色似青天,有“家有千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赞誉。
长期以来,真正的汝瓷都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佳品,收藏价值极其惊人。如今,汝瓷这种御用器皿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了,不过,在生产供应端、市场销售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据玉松汝瓷掌门人李晓涓所言,“烧瓷老匠人越来越少了,新一辈人又不愿意接班,嫌这门手艺赚钱少,学起来也十分折磨人。”
“有些老匠人宁愿孩子去干别的,也不愿意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汝瓷工艺的传承已经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桎梏。
“没有市场,就没有汝瓷的传承”,李晓涓如是说。“虽然国家针对一些传统手工艺都有一些保护性的措施,比如对知名的手工艺人发放补助等,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存续,但汝瓷手工技艺的提升与市场的开拓依然面临难题。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走进日常生活,被大众所接受使用,这对于汝瓷来说,才是最好的传承”。
那么,汝瓷作为一种精神美学,是否会跟大众的需求有所冲突呢?在李晓涓看来,“汝瓷之所以称之为汝瓷,是因为采用了一些当地独特的原料,一种独特的烧制手法,有一些独门的技艺在里面,但最终烧制的具体物品形态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一个碟,可以是一个碗、可以是一个洗、也可以是一个香器、一套茶具,这些是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烧制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汝瓷天生就是一种高端化商品,每一件汝瓷实际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是因为形制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在于烧制过程中的炉温等其他不确定因素。
因此,在如今这个“撞衫”、“撞脸”的时代,汝瓷器皿更符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市场前景十分乐观。当然,前提是——“与粗制滥造的工业化、流水线瓷器烧制分开来”。
随着汝瓷等传统手工艺品市场的勃兴,一部分人或企业将不符合原产地标准的技艺引入到汝瓷的生产制作当中来,致使大批量的所谓“汝窑”、“汝瓷”流入市场,给真正的汝瓷手工艺人带来严重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