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蜡染(3)(3 / 4)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6707 字 2020-02-05

共同使用的,而有的地区是以植物纹为主的。比如绕家蜡染民族工艺品多是小巧花叶变形图案就,而革家蜡染民族工艺品也多有蕨菜纹、菊花纹的组合。

六枝、纳雍等地的苗族蜡染图案,几乎是由花草藤蔓组成的流畅优美画面。贵州蜡染中的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使用,除了因为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之外,还含有美好的祝愿与希望。

丹寨和三都蜡染中,鱼、鸟周围总有很多代表爱情的莲花、隐喻多子的石榴、寓意长寿的桃子等而果木则表现充沛的活力,葫芦蕴含新的生命,豆米纹象征五谷,花卉纹象征青春等。

榕江的祭祖幡旗上,常常有一棵大树高居旗首,这是祖先崇拜的象征。许多苗族村寨都有几棵大枫树,被苗族人视为神树,成为“妈妈树”或“保寨树”,是整个村寨的保护神。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蚩尤所弃其桎梏,视为枫木”,因此,苗族认为枫树是蚩尤的化身,是祖先精神的所在。枫树汁是红色的,苗族人认为枫树是蚩尤的化身,是祖先精神的所在。

枫树汁是红色的,苗族人认为那是蚩尤的血。苗族古歌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了枫木的来历和功用它“生长在天家”,“枝桠漫天涯”,能“结出千样种,开出百样花”,它还化生万物,锯木变鱼子,木屑变蜜蜂,树芽变飞蛾,树叶变燕子,树心生人类母亲蝴蝶妈妈。

有些苗族地区在盖房子时,习惯用枫木作中柱,因为那里的人们认为枫木生人,用作中柱可保子孙兴旺。贵州蜡染的动物纹主要出现在苗族和革家蜡染民族工艺品中,尤其是黔东南和黔南的苗族,她们依照自然界的动物原型创造了神话般的动物造型。

但这些经典图形不是像汉族的龙凤图案那样有固定的形象,而是依照苗族女子的想象力而千变万化的。

鸟是苗族蜡染工艺品中最常见的题材,尤其在贵州南部榕江、三都、丹寨等地区,几乎每一张蜡染民族工艺品都离不开鸟,造型千姿百态。

在丹寨蜡染民族工艺品中,鸟身常与蝴蝶花草相结合,生动活泼榕江蜡染民族工艺品中,鸟头与龙身结合而成鸟龙纹,神秘奇特。鸟文的盛行与苗族生活中的山林多鸟的自然条件有关。

虽然汉族也喜欢鸟,但是多为欣赏其形态之美或取其吉祥含义,并未赋予其以偶像的地位。上古商民族图腾崇拜的“玄鸟”,在汉文化中经过不断发展演化而成了凤凰,逐渐失去了对玄鸟的崇拜,但在苗文化里,还仍然保存着对类似玄鸟的图腾崇拜观念和行为。

苗族“亲死不哭,笑舞浩歌谓之闹尸,明年闻杜鹃声,则闭户号泣曰‘鸟扰岁至,亲死不复矣’”,说的就是苗家以笑舞浩歌祝颂亡灵化鸟的情景如果第二年听到杜鹃的啼叫,则征兆亡灵还没有化为鸟形,故要闭户号泣。

龙纹在苗族蜡染民族工艺品中是最为常见的纹样,其表现形式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安顺蜡染的龙纹是曲线组成的抽象造型,而榕江的龙多为鸟首蛇身的具象纹样。

在榕兴华乡高排村的鼓藏节上,家家户户都要用长竹竿挑着蜡染长幡肃立,幡旗上有鸟龙、鱼龙、蜈蚣龙等纹样,表达了他们希望祖先已经变成龙,保佑子孙平安幸福的愿望。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远古的图腾,经过历朝历代的逐渐演化,龙已经形成一种庄重威严的标准形象固定下来,并已经成为皇权的标志。

而生活在平权社会的贵州少数民族妇女,仍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观念去描绘想象中的龙。她们认为龙是蛇、黄鳝、鱼、水牛,能使大地风调雨顺,常葆生机。

贵州蜡染工艺品上的龙纹多种多样、简朴自然,没有一个特定的形态,与汉族权势社会的龙大相径庭,表现出浓郁的平民意识。

鱼纹在贵州各地的蜡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