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惠山泥人(3)(2 / 4)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7483 字 2020-02-05

其牢度。惠山泥人一般注重大胆夸张和最能表现主题的部分,因而造型特点是概括整体并富有装饰意味,强调了泥人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结合。

惠山泥人在创作过程中不但要受到制作工艺的限制,同时要适应泥性材料、也为其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了很高的工艺要求。泥人的自身材料属性决定了艺术造型的感性特征,决定了其造型的简约性,以此来适应泥料的材料属性。

自愉自乐是惠山泥人中的娱乐性趣味性作品创作的最初目的,因为在当时的泥塑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即便其中大部分渐渐转变为商品仍未转变其初衷。

这样的风格形式直观地把握其造型作用,并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阿福”系列可以说是惠山泥人中最具标识性和传播性的题材,“阿福”取材于当地流行的一个民间传说,“阿福”是天上神仙派到人间来为百姓降服妖魔鬼怪的,他怀中所抱的怪兽已被驯服,现在表达的是百姓祈求幸福、去病去灾的美好愿望。

无锡是我国民间艺术惠山泥人的产地。惠山泥人以传神写意闻名,突出反映了无锡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以传神写意见长的无锡惠山泥人与写实细腻的天津泥人张南北呼应,代表着我国民间泥塑艺术的最高水平。

古人云“既雕既琢,复返于朴。”欣赏无锡惠山泥人,能够使我们摈除烦恼而返朴归真,仿佛回到初元的感觉。而通过对惠山泥人风格特征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间造型艺术丰厚悠久的历史,看到它自身独特的风格,看到它自已的创作原则和策略。

惠山泥人几百年能存活延续,得益于扎根民间土壤,并以其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得百姓的喜欢,惠山泥人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很大程度代表了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代表了东方艺术意象性表现的创作特征。

无锡惠山泥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处中国大运河之畔的无锡惠山泥人,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中,记有泥人在店铺中出售的情况。

清乾隆南巡时,惠山名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见《清稗类钞》)。由此可见,在清中期以前,惠山泥人已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并且名重一时。

据说,惠山泥人盛时期,大小作坊有40多家。着名艺人有王春林、周阿生、丁阿金、陈杏芳、王锡康等30多人。每年入秋以后,有六七百条货船、几千人次自苏北来惠山采购泥人,部分高档泥人则随着前来无锡经营蚕丝、米面的各地商贾作为礼品运往远方。

惠山泥人由此远销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广大农村乡镇,相当一部分流入上海、杭州、汉口等大城市。2004年07月0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无锡惠山泥人”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无锡惠山泥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它是江南水乡历史名城无锡人民淳风之美的艺术结晶。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着名特产之一。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其泥质细腻柔软。

惠山泥人的起源也有很多传说,虽然充满了梦幻般的想象和虚构经不起推敲,但也给惠山泥人的文化内涵。

无锡惠山泥人是无锡的三大特产之一,曾经它名满天下。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一门古老而精致的艺术。

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句话“郭靖在归云庄上曾听黄蓉说过,无锡泥人天下驰誉,虽是玩物,却制作精绝,当地土语叫作“大阿福。”

憨态可掬的大阿福也算是无锡的一个标志了吧。

惠山泥人,是汉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取无锡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的黑泥所制,泥质柔软细腻,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