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傩面具(1)(3 / 4)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7117 字 2020-02-05

纪念馆,将傩文化及以土家族为代表的民族古籍古物资源在乡愁馆中进行展示。展示的物品包括土家银饰、头饰、刺绣;傩堂戏系列道具,如案子、法衣、法裙,头扎、锣、鼓、铍、小锣、竹卦、牛角、师刀、宝剑;传统傩面具,傩戏书籍等。

湘东区尚存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人,已祖传三代,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技术成熟,所雕面具古朴细腻,是中国雕刻领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赖明德这双手,自从15岁那年拿起“绣”(雕刻)傩面具的刻刀,一拿就已43年。

傩,原本是我国古代一种驱鬼逐疫的原始宗教仪式活动,后来演变成兼容祈福与除邪的祭祀仪式。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一支三苗先民在萍乡繁衍生息。

萍乡在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三苗的图腾崇拜与楚人好巫,令萍乡自古巫风盛行。

此处的历史与风俗促进了巫傩文化的生长与保存,由于傩面具制作工艺的地域性,从而产生了这片土地本身特有与固有的美。

信奉“处士教”且有师承的傩面具雕刻者被称为“处士”。今年58岁的赖明德告诉记者,他是赖氏第74代的“处士”。

除了这个民间的身份,赖明德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萍乡市民艺协会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面具省级传承人。

赖明德家中有两套谱,一套家谱,一套神谱。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对于家谱,能传承的必定尽力去薪火相传,以家族先贤的事迹与家训来铭记和发扬家族精神,凝聚家族力量。

据赖氏族谱记载,赖明德的始祖为叔颖公,是周文王的第28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协助周武王灭纣有功,被赐封于河南颖水一带的“赖地”,后建立赖国。后世子孙以国为姓,是为赖氏。

赖氏三十二世硕公,字(仲芳)德才兼备,却坚决不入仕,因通晓“神灵处士咒”,被晋安帝赐封为“处士”,集历朝君臣贤士为“神”雕刻成像,由“处士”开光、安腹臓、招兵买马、封号显灵。

由于有谱可考,赖明德从姓氏渊源说到先祖,娓娓道来,始祖的皇家血统,先祖的德才兼备,“处士”与太学士职位同等的荣耀,让千余年后的赖氏子孙赖明德仍然感到尊敬与自豪。

与其他雕刻傩面具的人不同,赖明德的手艺来自祖传,并有一套祖传的谱,共80余本。如《傩面具神谱》、《神灵处士咒》、《易经》、《药谱》等。

43年前的一个夜晚,赖明德的父亲关门闭户,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一直藏在家中隐秘角落的木箱子拿出来。

打开木箱子,里面填充了防虫用的生烟叶,《神谱》被土布层层包裹,蜡封得严严实实。

赖明德的父亲慎重地对自己的儿子说,“这是我们的祖宗传下来的的,你好好学,学了不吃亏,一门手艺,能赚到饭吃!”

赖明德自小就喜欢雕刻,上课的课桌都留下了他不少“作品”,这门家传的手艺,正合赖明德的心意。从此心无旁骛地开始了绣傩面具的生涯。

彼时——上世纪70年代初,还是反封建迷信的时代,曾经的“处士”身份,令赖明德的父亲只得日日以装疯卖傻自保。但他还是将家族的使命传给了儿子。

傩面具、傩庙、傩舞是傩文化的三大重要体系,赖氏祖传的《傩面具神谱》上,有1240尊傩面具神像。

祖传完整的傩面具制作工序包括选材、雕刻成形、请神、开坯、整容、打磨、上底漆、彩绘金容、生胡须、开光、拜坐、安腹脏、招兵买马。

43年中,赖明德绣的傩面具不计其数。“你有过创新吗?”我问他。

赖明德断然摇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