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锔瓷(5)(3 / 4)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7446 字 2020-02-05

“侘”的原意是简陋,可以简单理解成一类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同时,它也是一种欣然接受自然生死循环的态度。

而“寂”除了表层“寂静”的意思外,还有另一层含义——在老旧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

所以,花好月圆是一种普世公认的完满,而融合侘寂精神的金缮则呈现的是另一份执着,代表一种面对残缺的姿态。

即用世上最贵的物质来呵护伤痕,精心修缮,不去试图掩盖,欲盖弥彰岁月流逝带来的伤口,而是接受生命中的这份不完美,并珍重对待。

金缮工序

1将碎裂的瓷器用天然大漆来黏合碎片或填充缺口

2放置数天阴干后打磨平整

3在漆上施以金粉或金箔进行装饰

4抛光完成

修复周期大约需要20天以上,让破碎的物品在复原的基础之上

也许一件瓷器的价格不过尔尔,但所凝固的岁月时光,却是爱物之人所恋恋的。

当真爱着这器物时,当它出现伤痕,怎会弃之不顾,反而是倍生怜惜。细细地去用最贵重的物质去修缮,让它恢复往昔模样,碎裂处反而愈加流光溢彩。

看那一条条纤细的金色线条顺着裂纹伸展,如游龙一般肆意自如,如春风里的柳丝轻抚,或黑夜之中的闪电疾驰,或是清山里的溪水涓涓。

正与现代人身上的一份浮躁成了反差的对比,物件坏了就弃之不顾趁早换新,发现恋人的缺点以分手了之,非得是要得不到的事物才叫完美。

爱一物时,何必是要它崭新靓丽才是心头好,等它与岁月磨合打打交道,留下印迹时,想起一起陪伴过的日子也会觉得它好美。

弥补了中国金缮史上的空白因此他也被称为——中国金缮修复第一人从2003年开始着手学习到现在他已经投入。

走进朱墨皓位于嘉善县城的工作室,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工作台、陈列柜、工具箱,还有各色缺东少西的陶瓷、木雕等大小不一的老物件。工作中的朱墨皓,常常在这里一呆就是一天。

因大学主修古陶瓷修复,求学期间,朱墨皓曾经跟着老师去过不少文物修复现场,参加文物修复工作。这个94年的帅气小伙谈起器物修复来,眼中满是神采。“过去的器物重实用性,一般坏了也就丢了,真正花心思去修复的不多。”朱墨皓说,专业知识教会他,修复不是创作,而是修旧如旧,还原器物本来的真实,而又不破坏器物本身。

金缮,让朱墨皓对器物修复有了新的认识。金缮是什么?这是一种以天然生漆为主要修复材料的修复技艺。大学期间,金缮技艺作为课程内容进入了朱墨皓的视线。

“不同于传统陶瓷修复中的锔瓷,金缮无需钻洞钉补,不会损害原器物。”朱墨皓说,现代的文物修复中有三大原则,可识别性、可逆性、最小干预原则,金缮恰好是这三大原则的完美诠释。

更令人惊喜的是,经过手艺人的巧手,裂痕被绚丽的真金掩盖,与原器物不同的材质相辅相成,形成了另一种独到的美感,残缺的美。

无形中,手艺人对器物的理解也被倾注在了修复中,不止金色,银、铜、漆艺皆可为装饰手段,可修复的器物材质众多,除了陶瓷、紫砂制品,也可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等器物的修复。在修复中创作,这让朱墨皓更对金缮一技欲罢不能。

在朱墨皓的工作室里,惊喜随处可见。灿烂的金色爬上了器物周身,有些状似流水细纹,有些似墨迹斑斑点点,因碎裂的随机而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态。

为器物赋予新生的过程并不容易。在朱墨皓看来,金缮脱胎于漆艺,漆才是金缮的灵魂所在。修补中,用大漆作为粘合剂,将碎片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