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青砖,硬度、强度都远远大于红砖,青砖密度高,不变形,抗冻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
而且青砖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几千年仍保存完好,就是青砖性能优良的最好证明。
至于手工烧制青砖的过程,先找合适的耕地,粘土层要厚,一般这样的地肯定都是上好的耕地。去除上面一些稀泥后,挖取粘土运到一个大池子里。
按比例加水后,把牛赶到大池子里不停踩踏,这和做泥塑的时候不停的摔打泥土去除杂物和气泡,增强粘性的效果是一样的。
踩得差不多了,人跳到池子里踩一遍,捡出一些踩到的石子。看他们玩得很轻松的样子,小时候的我也曾调皮跳进池子里,结果腿被黏住了根本拔不动。
然后把粘土放入砖模,挤压成型。把砖坯晾晒到特定程度后,入砖窑烧,烧好后浇水冷却,闷窑,促使砖内的红色高价氧化铁还原成青灰色的低价氧化铁。
烧窖的时候,得日夜盯着,不能睡觉,否则一个瞌睡就会毁了一窑砖。
青砖棱角分明,砌墙线条分明,白灰勾缝后非常漂亮。但是,耕地的粘土层只有一两米厚,烧制青砖取粘土,会毁掉许多农田。
而且烧制时做窑、烧窑、闷窑的工艺都很复杂能耗高要烧掉大量的木柴产量小,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为了保护耕地,政府限制砖窖厂从耕地取土,很多砖窖厂这才改成烧红砖。
红砖以山上的红粘土为原料,经过粉碎、混合后,以人工或者是机械压制成型,干燥之后用大火把砖坯里里外外烧透,再熄火让窑和砖冷却。
因为窑中的空气比较流畅,并且氧气充足,最终砖坯的铁元素就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所以它的颜色是红色的。
红砖的生产工艺比青砖简单,并且可以机械化生产,它的生产效率也很高,被应用得非常广泛。
但是红砖的表面坑坑洼洼,满是气孔,一抓就簌簌掉渣。一车红砖倒地上,棱角齐的找不出几块。红砖举到一人高,放手落地上基本上会摔碎,而青砖用力摔也只会断两截。所以现在表演单手劈砖的民间高手都用的红砖。
红砖不耐水泡,洪水中红砖砌的房子只比土墙好点,被水泡的时间一长,容易垮塌。红砖还不抗冻,容易冻裂,容易被风雨侵蚀,所以现在红砖加钢筋水泥盖的房子都只能用几十年。
这样的质地,要是以前人都用它盖房,现在哪里还会有古建筑呢?
同时,青砖表现的稳重、庄严,富含文化底蕴,正符合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这也是古代建筑大多都用青砖不用红砖的另一原因。
青砖红砖原料一样,只是过去的砖窑和烧瓷窑一样,进出,为了缩短周期,烧好后湮水降温,砖变成青色了,不湮水就是红色的。
家乡一直用湖泊泥烧青砖,比地里的土更好,又疏浚了湖泊,又不侵占土地,一举二得。
青砖前期是氧化反应,后期是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特别耗燃料,成本高。就相当于瓷器,各窑口烧氧化气氛的瓷器便宜好做产量高,景德镇的瓷器是还原气氛,代价高难度大,但是瓷品最高。
青砖红砖用的土一样的。青砖烧好后要闷窑,即用稀泥封闭窑门,窑顶也要用稀泥做一个水田样,砖部封死在窑里。几天后才启封,启封时间记不得了。红砖就不要封窑的。强度应该是一样的吧。封窑封不好,出来就青砖也有,红砖也有。
传统烧制青砖的烧制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烧成红砖,二是让红砖变青砖。青砖和红砖两者的区别是砖烧成后自然冷却为红砖,而让红砖变为青砖,则进行下面工序,第一道工序叫“隔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