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保安腰刀(2)(2 / 3)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5504 字 2020-02-05

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据说在成吉思汗占领各国的时候,曾在兵器上大大的占了上风。当时各个部落在打拼的时候,有的刀因硬度高,和敌方大刀碰撞后折断;有的因硬度低,经不起敌方大刀的猛砍。当时有个小家族,整个家族历代打铁,打一些日常用品,打得最多的就是马蹄钉和刀了。他们就是现在保安族的祖先了。

传统的保安腰刀制做工艺相当复杂,如一把十样锦腰刀工序有40多道。在制刀工艺中有二道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技术。一是“加钢背铁”(即夹钢工艺),二是“沾水”(即淬火工艺)。把好了这二道关的刀,其刀刃锋利到可以剃头刮胡子;坚韧到砍铸铁不卷刃。

对于正宗的保安腰刀来说,制做工艺相当复杂,如一把十样锦腰刀工序有40多道。在制刀工艺中有二道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技术。一是“加钢背铁“即夹钢工艺,二是“沾水“即淬火工艺。把好了这二道关的刀,其刀刃锋利到可以剃头刮胡子,坚韧到砍铸铁不卷刃。

普通的民用刀具,基本上只加一层钢,加钢的关键在于火候。如果钢加得不好,钢线太靠近刀背,则刀刃即使磨得锋利,也非常容易崩口,而如果钢线太靠近刀刃,则磨过两三次之后,刀子就不能用了。所以,对于保安腰刀来说,实用是最大的考验。

保证实用的,则是加钢的经验和手法。这个就是温度要相当高的,温度不高的话铁和钢就融合不起来。打制刀刃加完钢以后,刀刃的打制成形也很考功力,如何能够将铁块锻打成有模有样的刀刃,靠手上的功夫。而这道工序,更多的是考配合。

每一柄保安腰刀在刀刃打好后,都要经过打磨、钻孔等工序,做好一把保安腰刀,一般都有几十道工序,多的甚至达到上百道,这些工序磨的就是时间和耐性。

刻花完成后,再经过淬火一道工序,保安腰刀,就可以初露锋芒了。淬火就像画龙时,点睛的那一笔一样重要,淬火的手法和时机,以及淬火的液体温度和性质,对于最后出品的保安腰刀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锻造保安腰刀需要很长的工期,制作出来后代价很高,当时人们都无能力买保安腰刀,致使保安腰刀锻打技艺文革后几年失传。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安腰刀传承人马克龙,出生在积石山县保安三庄之一的大墩村小马家一户村民家中,这是一个世世代代打制保安腰刀的家族,可谓是一个刀匠世家,其祖师爷马七十三为同治年间举族东迁积石山县后的第一代保安人,是打制“什样锦“保安腰刀的第一批工匠。

今年36岁的马克龙,伴随着父亲在作坊打制保安腰刀的“叮叮当当“声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对铁器、刀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0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腰刀零部件拼接、刀刃打磨和锻打技艺,从21岁开始独自锻造保安腰刀。

马克龙打制的腰刀以长柄大尺寸为主,一般刀胚在1米以上,最大的整刀尺寸为33米,刀胚需要借绳索悬挂在房梁。凭着独特的大尺寸腰刀制作技术,他在腰刀加工领域站稳了脚跟。他打制腰刀的功夫也因此远近闻名。

“我从小就想把自己民族的保安腰刀做大做强,要让所有的人知道保安族和保安腰刀。“他自豪地说。

马克龙介绍“现在,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是‘什样锦’保安腰刀,需要用2至3天才能打出一把来,这种刀样式精美,刀身钢韧耐用,是保安腰刀的象征,做装饰品和送亲友都很合适。“

保安族是我州特有的少数民族,保安腰刀伴随着保安族的历史变迁得以传承和发展。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的传统手工工艺品,保安腰刀以精湛的民族工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