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烙画(1)(14 / 14)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27145 字 2020-02-05

这时—定要注意画面结构上的主次关系。

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蝌蚪虽小,但在周边环境的挤衬中却显得十分抢眼。注意背景与主体在绘画诸因素上的对比关系,如色彩对比、黑白对比、强弱对比、虚实对比、繁简对比等等。

注意背景在画面中的非主体的从属地位,要以衬托主体为目的。如徐悲鸿的《四喜图》中,背景是在风中摇曳斜拂的柳枝,很好地衬托出喜鹊嬉戏的场景。用色彩衬托。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更显出花儿的美丽、红艳。

但这里的绿叶毕竟是红花的背景,因为烘托了主体才具有了价值和审美性。背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象背景,一类是无象背景。所谓有象背景,是指主体以外的画面空间都由具体的物象组成。作为背景的物象可以是人、动植物,也可以是风景,它们在画面中与主体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无象背景与有象背景正好相反,主体形象之外的画面空间没有具体的形象,或用颜色平涂,或白黑,或用笔触及其他抽象效果作为衬托。上述两种方法在创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在一幅作品中,部分用有象背景、部分用无象背景来衬托主体形象,同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如潘天寿的《兰花图》,以山石、苔点衬托兰花,这是有象背景;而山石、兰花之外大面积的空白则是无象背景。

烙画与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西方绘画不同,它是以现实对象为基础,而又不局限于生活中的形体和色彩的真实性。夸张、变形、定型化、规律化以及鲜明的节奏感等是葫芦烙画形式表达的基本特点。这些装饰性特点在构图中也有所反映画面构成的装饰性。

如任薰的《闺中礼佛图》,均衡、对称、平面、规律等装饰性因素在构图中运用得十分完美。人物组合的装饰性。如宋代佚名的《八十七神仙卷》,画中的人物形成一种规律性的动态组合,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美感。

线条组织的装饰性。如《八十七神仙卷》,画中有规律的竖向线条,同样加强了画面构成的装饰性美感。色彩构成的装饰性。如于非闇的《白玉兰》,用鲜艳浓重的纯原色或接近原色以及对比色匀净平涂,使画面单纯明快,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细节描写的装饰性。如宋佚名的《桃花山鸟图》中,花瓣的轮廓、叶子的筋脉及鸟羽结构的有规律的勾勒描绘,充分体现出精微的装饰意味。图案花纹的装饰性。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对画中妇女衣着上花纹的表现并不考虑转折、重叠所形成的透视变化,而是以平面构成的装饰手段来处理,别有一番韵味。

构图中的装饰感,还在于巧妙地分布画面大小各块的位置以及使画面节奏感更加明快的各种装饰元素。ax767eax9540ax4e00ax4e0bax201c大时代的梦ax722aax4e66ax5c4bax201dax6700ax65b0ax7ae0ax8282ax7b2cax4e00ax65f6ax95f4ax514dax8d39ax9605ax8bfbax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