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烙画(1)(7 / 14)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27145 字 2020-02-05

解之缘。是谁说,三十而立过后就无法自主创业,尤其是在那个90年代。但早过了而立之年的杨老师,立志在烙画上走出一条路来。

然而,事实证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了。杨金婷老师今天的成功绝非偶然,但也是必然。

其实我们都知道,掌握一门新技能都需要不断的付出才能了解的更多更深,烙画也不例外。为掌握各种烙画技能,杨金婷老师把部心血和精力用在烙画创作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起早贪黑地刻苦学习、勤奋探索。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就这样,凭着对烙画的执着与热爱,2002年,杨金婷老师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批烙画,并应邀在第二十届洛阳牡丹花会上展出。这些烙画栩栩如生、风格独特,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喜爱。

到了2004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摸索,已经娴熟掌握各种烙画技巧的她,在自己创作的路上,创作出的烙画作品越发精致,细腻。在众多旅游景区和艺术大赛上屡获大奖,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受到艺术品收藏行业的重视,销量不断攀升,日益增长。

2005年,当嵩县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荣膺“中国最美的地方”的称号,家乡优美的景致,为杨老师的烙画创作找到了灵感,她先后创作出《日破云涛万里红》《天池风光》《张良隐居》等一大批反映嵩县秀美风光的烙画精品,这些烙画精准,细致表现出了家乡的美景,受到专家学者称赞,被称为嵩县烙画艺术家。

在杨金婷老师的家里,两间卧室都是她用于创作的地方。墙上挂的是她的作品,每一幅都出神入化,极具传神。那些获奖证书、奖杯、字画以及笔墨纸砚都诠释着艺术家的浓郁氛围与气息。

看着她拿起火烧热烙铁创作的瞬间,发自内心的敬佩,每一幅作品背后都凝结着巨大的付出和心血,实属不易。如今的杨金婷老师已经是几家艺术培训学校的校长,我们也希望并祝愿她在今后多多培养出像自己一样的烙画艺术家,为烙画这门民间艺术添砖加瓦。

烙画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烙画这一民间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民间烙画也在不断发展,也不断涌现出烙画艺术家。很多的古镇偶尔也能看着烙画的身影。

烙画在古代被称为“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珍贵的民间艺术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就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史料记载,烙画最早出现在西汉,后来经过一系列战乱致使这样的民间艺术失传,清光绪年间得意复兴,逐渐形成了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

新中国成立后,烙画成为民间艺术的代表,受到国家的重视,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在众多烙画大师的共同努力下,烙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走上了正轨。

目前洛阳烙画成就最高的工艺大师就是嵩县杨金婷老师,她的作品广受好评,已经成为了洛阳城的一张名片。

烙画,有点像版画,又比版画细腻传神;又有点像国画,又比国画淡雅古朴。它既有国画工笔般笔笔到位的精细,又有西画所具有的层次和观感。

当今烙画题材从传统的山水、楼阁、人物和花鸟等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内容,这无疑为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烙画家了更多的素材。

就像杨金婷老师的作品,每一幅都是那么动人,栩栩如生。看着那些贴近生活的画面,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思,瞬间被带入了画面中的场景。

民间烙画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