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接管了咸国、晋国边境城池“垄商”。
“垄商”顾名思义,田垄纵横,商道通达,是咸国、晋国边城最富庶的城池之一,同时也是奉阳君叛乱后,最先攻占的城池。只有攻占了商渠之地,才有源源不断的金银铜钱。
晋军不费一兵一卒占取垄商城,随后招降纳叛接连又下七城,再浪城遭遇两千咸军死守,韩合、王硕随即率军合围,以一万五千人携重器攻打浪城。
之后一路向西七日,再下十三城,至此,晋军已占得咸国望亲江以东三分之一国土,二十二座大小城池,晋军正值大举西进直抵望亲江畔之际,在九里坡遭遇咸军主力一部死守九里坡不退。
因扼守高地,晋军与之初战交锋战成平手,但晋军人多,不占地利,战成平手实际是晋军输了一阵,韩合虽在九里坡以东下寨对峙。
这天,韩合中军大帐
“王硕将军,探马来报,九里坡守将乃咸国老将魏旦,约有六万大军阻与九里坡。”
“嘶……何来六万人马?!”王硕起疑“咸国有军二十四万,多数分于各地剿叛,魏旦何以调用六万咸军。”
“此也是老夫所疑之处。但昨日一战,我军险些失利,而且魏旦占守九里坡,居高临下我军仰攻极为不利。老夫以为,我军当分兵绕过九里山,于其后击之。”
“可九里山之后是低洼之地,仍得仰攻。”
王硕道,韩合点头肯定
“是啊……九里坡九里坡,东西九里宽,南北延绵不绝,且咸军早有准备以逸待劳,我军若强攻,即便攻破亦损失重大,若久拖不决,咸军援兵恐不期而至。”
九里坡,东西跨度九里,南北跨度上百公里,以丘陵地貌为主。晋军由东向西进军,被正面阻挡在九里坡。
坚守九里坡咸军将领是东征大将军魏旦,年纪比韩合还大,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咸王考虑其年事已高,后被调往东部闲置。
咸国内乱不久,魏旦奉命过江平叛,传出晋军大举入侵后不久,魏旦即刻整军掉头过江,在九里坡布防,比晋军早来了五天,可谓是占据天时地利。
就在韩合、王硕二将商讨攻打九里坡同时,百里燕焦头烂额处理前线运回的士卒。昨天打了一仗,一直杀到天黑,从晚上开始不断有伤兵运回,陆陆续续到早晨,拉回两千多人,忙了整整一通宵。
此时一军士来到百里燕身后道
“百里郎中,医官令令你速去营帐议事。”
“可知何事?”百里燕问,继续包扎伤员。
“不知。”
“那好,本公子立即便去。”
包扎完毕,洗去手上鲜血,百里燕赶去丘衍营帐
“医官令唤在下不知有何要事。”
“世子来的正好,老夫有一事正欲与世子商议。世子主治疾病,对腹泻之症有何见解。”
“腹泻?莫非军中出现腹泻!”
百里燕吓一跳,腹泻的可能有很多,吃喝拉撒小病大病都有可能是引起,甚至恶性传染病也可能引发腹泻。
想到这里,百里燕又道
“医官令何出此言?”
“是这样,今晨造饭,饭后便有军士偶感不适腹痛腹泻,老夫与他人诊治会商,无奈不见病因。”
“嘶……还有这事。”
百里燕费解,早饭他也吃了,也没见拉肚子啊。要是传染病,一路上过来不该刚刚抵达九里坡就爆发。不过丘衍说法也有道理,他一直是随军郎中,说白了就是赤脚医生,对付常见病没问题,遇到疑难杂症束手无策。
思来想去,百里燕道
“腹泻军卒在何处?”
“中军大营各自营帐之中。”
“容在下前去一看。”
转身离去,百里燕前往中军大营。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