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人选又如何。”
百里燕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不会,方伯既已封君,不论是再提方伯入朝,若是另择人选,便是得寸进尺咄咄逼人。既然是与姜严说此事,姜严与王太后定然会有私心。只是将军不可说破此事,说破了,反而不美。”
咸国大司马下司参使置四人,四人除赵逊外,其他三人无不是大司马姜言之人,再以其他名义加塞其他职位,咸王显然不能容忍。
但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即便扶一个宗室阿斗,也比被晋国人把持强,更何况是自己叔叔。
“赵将军,此事若成,西寰之势荡然无存,只是长此以往西寰不会善罢甘休。
眼下太子已经十三,再过两年便是弱冠之年,西寰一旦怀上子嗣,势必愈加强势。故而将军切不可与之正面冲突,否则太子登基,西寰矛头必然直指将军,请将军慎重。”
“此言有理,不过为时尚早,待到太子登基,本将怕也是垂垂老矣难堪大用。本将只是担心,咸国基业早晚毁在西寰之手。”
说道西寰,赵逊的心情愈加沉重。
西寰的强势刚来咸国尚不觉得,今年渐渐才露苗头。此前百里燕也曾多次提醒赵逊,赵逊也没在意,和多数朝臣一样,多半认为西寰要掌权,怎么也得十年之后。
实则西寰刚到咸国,就开始到处安插耳目收买人心,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以她为中心的消息渠道。今年突然发难,也是经过两年蛰伏,深思熟虑后配合晋国的行动。
与赵逊议完此事,丁肃说起志国情况。他此去近一年时间,便是为赵逊去志国搜集情报消息。
据丁肃打听的消息,志国连续三年丰收,国内外强中干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据信是志王祭天感动了上苍,才让志国丰收三年。
当然,这话在百里燕看来纯粹是扯谎,但是不可否认,志国的稻米亩产确实比周边其他国家高出两三成,这是事实。丁肃亲自在志国蹲守了半年,就是摸排晋国的产粮情况,比较了咸国亩产,确实国普遍丰收。
志国多数土地一年只有一季水稻,唯有接壤咸国、孙国地区一年可以两季水稻。咸国除了丘南、岁当两郡中等海拔地区,其他多数地区都是两季水稻,这也是志国常年攻打咸国的主要原因,为了获得咸国的产粮地。
当然,咸国还不是产粮最丰的列国,长孙国国土向北延伸,呈现半岛状态,百里燕曾在陔陵测算过纬度,长孙国国土少说三分之二在紧挨着赤道,以热带雨林季候为主,稻米可以一年三熟、四熟,物产极为丰富。
志国国力稍有好转,又开始加紧备战,将原先调往晋国边境的军队,又驻屯回咸国边境,以此威慑咸国。
“在下还听说,志国有攻打长孙的打算。”
丁肃道,但口气似乎并不肯定,百里燕也不禁怀疑
“晋国远渡重洋救歧,志国若是攻咸,晋国并非毫无招架之力。若是攻打长孙,传闻晋国又与长孙已有密约,如果志国攻打长孙,那便是以一国之力与三国为敌,志国能敌得过吗。”
这时赵逊却说道
“素闻志国公良氏文韬武略智谋过人,曾多次以寡击众,败霸主孙国,长孙国力虽强,战力却是疲弱异常。本将当年也曾以四千人一举击溃长孙一万两千人,若是志国与长孙单独交战,长孙怕是毫无胜算,若是三国齐开,那还真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