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的十万晋国人马也在永兴河,赶到陔陵至少需要一两天,梁军虽近,但即便围城,没有安泰侯的消息,他们也不敢贸然攻城。”
“左一个不是,又一个不是,谁给寡人一个交代!鼎炀侯!”
“臣在。”
“你以为公孙岳究竟是作何打算。”
“臣……臣以为,若按常理,栾将军所言应属实。不过眼下形势不明,我军被公孙岳团团包围,又突然缓兵确实可疑。”
“鼎炀侯,寡人的太尉呀,此时此刻竟无一人能为寡人分忧。”
咸王郁结气急,鼎炀侯所言跟放屁没说已经没多大区别,浓缩总结一下叫“我也赞同”,再提取精练一下就是“臣附议。”
正值咸王气急败坏之际,殿外一挂彩的禁军都统仓惶而入
“大王,东墙外叛军突然聚集,似乎是要攻打东墙。”
“这绝无可能!”鼎炀侯否定道。
栾冲是知兵的,东墙外是宽两丈,深七八尺的水渠,叛军断然不会没来由的聚集到东墙外。他忙问道
“可见叛军有过墙梯?”
“未见,但是看到了麻袋,是装粮草的麻袋,似乎是要填渠。”
“填渠!”栾冲大吃一惊。
丈长的过墙梯,架一丈半高的宗庙内墙上,且不说长度极长,人贸然攀爬过墙梯,肯定吃不住几个人的份量,就要折断,因为没有中间支撑点,更何况是副武装的重步兵。
而且人少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是送死。公孙岳早让人试过,结果淹死了几十号人。现在弄来麻袋,填渠是必然的。
“大王,公孙岳这是缓兵之计声东击西呀!”栾冲道。
“给寡人杀。”
“诺!”
公孙岳用荀牧麻痹了咸王的警惕,并迅速将人马调整往宗庙以东,以棚车、铜盾为掩护,将一包包大米填入河渠当中,只要一直填到河渠深度同高,人就能踩着大米包过河,然后只要轰塌了宫墙,中门的天险也就荡然无存了。
但好景不长,正值公孙岳填渠之际,最坏的消息传来,公使府两千人马不仅没有截住,劫杀的兵马反手去攻公使府,还被杀了个头破血流。
而与此同时,百里燕率军抵达西门之际,正值江湛率人与西门叛军对峙。叛军从城南门调来了两千多人,西门的叛军兵力达到五千人。江湛所部都是毫无甲具的布衣兵,统一穿黄色深衣注1,左臂缠蓝色布条,看得出来,都是精挑细选的老卒。
注1深衣俗称汉服,最早见于《礼记·深衣》,但在秦汉之前的战国时期,已经陆续出现并逐步完善,到了汉朝时期深衣形成体系,既有礼服也有常服,更有没有下摆的军服,其中右衽直裾、曲裾是深衣的另一种形式,并在汉朝得到完善,一直持续至南宋灭亡,长期是中华民族的正式衣冠,亦为华夏衣冠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