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都有源源不断的粮草在战前运往孙国,只不过都没有本相手段通天罢了。若以此计算,没有一万万石粮草,八千万石总有。八千万石粮草,供应两百万大军十年绰绰有余。十年之内只要民力充沛,几无粮草之忧,可然放手一搏。”
“卑鄙,无耻!”百里燕破口大骂,心中不禁为此骇人听闻的数字感到震惊。
带有谷壳的粮草的仓储期在三到五年,年之后,粮食的营养和质量逐年下降。一般而言,在条件和气候良好的情况下,保存八到十年的变质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注1
当然,这里的变质随着时代的变迁,标准也不尽相同。现代标准和农耕时代的标准截然不同,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能吃便是粮。
时下粮草存储二十年也是常有的事,只要没有霉变到无法食用的地步,用作口粮并没有任何问题。
而粮草入库同时不仅存储,每年都有制度化的进出库制度。
当新粮上市,是新粮进库陈粮倒库的节点,叛军将大量陈粮贩卖入市场,尤其是推行《农桑令》的咸国,将陈粮运入咸国贩卖,同时利用公孙岳这个暗桩,以及不计其数的商贾,将新米运出,从而保证咸国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孙国秘密囤积。
要说十五六年间,经公孙岳之手,运往国外的粮草有五千万石,绝非虚言,甚至根本不止这么些。明里暗里还有其他渠道,这样算起来,五千万石的粮草只多不少,还只是个保守数字。
即便按百分之三十的最大自然损耗,不计意外损失,仍有三四千万石的粮草可供叛军使用,算上从其他诸侯列国渠道弄来的粮草,没有一亿石粮草,八千万石恐怕不是空话。
更何况叛军现在还在积极恢复农业,其库存的实际损耗从今年开始,便会基本持平甚至盈余,尤其是实行《清户粮》之后,其对粮草的控制将达到极限。
照此发展,黑巾军当真能在十年之内扫平中原列国一统天下。
当下的这片大陆,从最东海之滨到最西端的西貘夷陆路边境,有一条贯穿东西的驰道,总里程约在三万里左右,算上沿途的曲折和道路的自然弯曲,三万里还是保守数字。
南北宽度从长孙国北海岸,绵延到到徐国最南部边境,直线总里程有一万两三里,还不算从徐国南境前往千岳山防线的这两千里地,更没有算千岳大草原向,南深入金雪狄腹地的距离。
如此已知的巨大版图总面积,实际上远远超过了欧亚大陆版图总面积之和,甚至还要加上一个北美洲。注2
这般巨大版图,在青铜器时代历经四次统一,四次分崩离析,究其原因,是通信技术严重制约了行政管辖,难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因此每一次的统一,都是一次藩王分封的开始,不实行分封,其结果是上传下达最快也需要半年时间,一个往返就需要一年,行军打仗所需时间和粮草百分之八十浪费在行军上。
陈朝灭亥朝用了近四十年,号朝灭陈朝用了六十年,梁朝灭号朝,尽管用了二十年,如果没有景尚公李氏关键时刻臣服,拱手让出半壁江山,版图的统一至少还需要历经二十年。
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之下,一统江山需要半个世纪,根本原因是战争物资的消耗,和战略对峙的此消彼长。
任何叛乱多半情况下都是仓促起事,即便有准备,也仅仅是为少部分人马分散准备的战争资源,一旦投入战争,就需要扩张地盘、经营地盘和根据地,使之恢复农业和军需生产,为大军生产一切所需之军需物资,这个过程短则两三年,长则八九年。
而新扩张的地盘又需要安抚民生,恢复农业生产保证民情稳定,又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此消彼长之下,战争潜力的积累往往需要一个漫长周期。
中国历史上统一之战最短的恐怕要属解放战争,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