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赵氏(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6958 字 2021-03-06

将遵命。”

“苏洪,骁骑营情况如。”

“禀将军,我已放出两千人与骁骑营一起,将城外百姓驱赶回城。骁骑营两百人在外围警戒。”

“嗯,注意西、南两条路通往夏渠、卫津方向,断不能让人溜走。”

“诺!”苏洪应下,话锋一转又道“将军,添城桂平村的赵家族人此番助我军平叛,赵家族人正在府外,想见将军一面。”

“赵家?就是叛军这两天口口声声念叨要造反的赵家?”

“应该是的,听说赵家祖上还是个诸侯王呢,是添城的名门望族。”

“是嘛,走,随我看看。”

添城赵家是咸国最大的平民大族,其祖先是两百八十年前“律国”国君。律国后为鲁国所灭,鲁国又被孙国所灭,当年的律国,大致就是现在孙国的彭源、万川、上关、下关,以及徐国的北方一个郡,国土面面积略少于中期的咸国。

律国国主赵氏被灭后,其后裔逃往了志国、咸国、长孙国以及徐国,仅存还承认赵氏一脉的有添城赵家,以及志国公良氏。

公良氏原本姓赵,论血统,公良氏应该是律国末代君王直系后裔,咸国赵氏是旁支。逃亡志国的赵氏大约在一百五十多年前改姓公良,从此在志国一跃而起,成为志国的肱骨。

志国在公良氏数代元老辅佐之下迅速崛起,进而击败了孙国,但却没能复国,志王击败孙国之后,担心公良氏复国而尾大不掉,故而没要求割地,转而开始攻打咸国,从咸国割去一郡。

这就直接导致待赵氏如上宾的咸国,震怒之下一夜将赵氏削为平民,从陔陵尽数迁往添城圈禁监视居住,咸国赵氏从此与志国公良氏老死不相往来。

添城赵氏百余年中人丁极为兴旺,虽然是平民阶层,但好歹是前朝贵胄书香门第,家风甚好,与添城辖地权贵私交甚好,多有结亲。现在的赵家有六姓家族,赵家人最多,男女老少和依附的远近亲戚有一千多号人,其他五家三千多人。

于是这六家人几乎占了整个桂平村三分之二的人口,堪称是个小县城,桂平村历代里长都由六姓人家出任,在添城属地治下算是举足轻重的一方豪户。

黑巾叛军中最先起事的一批人马都来自孙国的彭源、万川两郡,当年律国的属地,故而攻下添城之后,得益于赵家的渊源和名声,叛军并未下死手。

一是攻占不久,叛军仍要赵家等大族维持局面,二是赵家一族人多势众,而且是平民阶层,没什么政治上的借口,同时叛军兵力不足,不敢贸然对动则四五千人的大族动手。

叛军此番对赵家下手,是太守申立默许,守将郑圭合谋,以凌辱残害赵家儿媳,达到激怒赵家,迫其造反为目的,意在将赵家尽数扑灭以除后患。

来到府衙前堂之际,臂缠红巾的赵家男丁百余人齐聚府衙前堂。苏洪略作介绍说

“将军,这位是赵家家主赵矩。”

百里燕迅速打量了一眼跟前这位年近五十,一席粗布深衣略显单薄的男子,然不像是一介武夫

“本将魏贤,久闻添城赵家大名,今日幸得赵家相助,本将感激不尽。”

“将军便是令贼兵闻风丧胆的魏贤?”赵矩不可置信眼前的青年,竟是已经威震敌胆的魏贤。

“令贼闻风丧胆魏某还不敢当,杀杀叛军的气焰,本将尚能勉为其难。”

“真是英雄出少年呐,请受我等一拜。”

赵矩等人俯首就拜,百里燕忙是上前去扶起

“诛暴虐讨敌贼,收复故土乃本将职责所在,诸位不必如此。”

“将军天兵而至,如久旱甘霖,救我添城百姓于水火,实乃添城百姓之幸,我赵家之幸,此拜将军当得!”

赵矩坚持要拜,百里燕勉为其难收下大礼。但要说添城百姓感激自己,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