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特权。
百里燕陪着萧儿去到她的房里,余光中却是看到春柔投来的目光,顿时停下脚步看了她两眼,而后继续走向萧儿的屋子。
“春柔姐,大人看我们呢。”传芳喜上眉梢。
“嗯,我们也回吧,过几日将军会过来的。”
“可是每次都呆不长,已经有四十天没能伺候大人。”
“这次会的。”
春柔拉着春芳走回房里,身上还是滚烫的。
灯火陆续吹灭,只有萧儿的屋子还是亮堂着。
“大人,我给你宽衣吧。”
“不是说了吗,别老是大人大人的叫,多别扭啊。”
“姐妹们都怎么喊,就萧儿叫大哥,萧儿也觉得别扭。”
“这规矩早晚得改改……对了,百货堂最近一月情况如何?”
“挺好的,好些达官贵人的夫人买了好多东西。”
“是嘛,轩亭侯没有伸手吧。”
“这倒没有,就是少侯爷什么都要过问,被他知道了不少东西。”
“呵呵,这个兔崽子猴精猴精的,跟他爹一样,眼里只有钱。”
去年三月,百货堂在陔陵新开张,主要销售永兴城的特产,随着今年经济面好转,大量贵金属、铜钱的流入,生意一直不错。
轩亭侯父子二人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兰渊公主更是亲自出马挂帅,往百货堂安插人手,虽然货源、资金和走账最终都归入魏府,但对外销售的半数渠道都来自轩亭侯府,这意味着将来想要销售到国,乃至出口,势必受到轩亭侯府的控制。
第二天早朝,内阁讨论了四件事,其中有两件是《授田法》施行后首都圈出现了的一系列问题。尤为严重的是隐田、隐户,以及权贵所有土地的置换问题。
新田制在草拟之初,就隐田问题有过明确规定,因各方施压最后不了了之。但随着新式耕作法的普及推广,以及人口流动性增加,实施新政的首都圈内的隐户问题暴露无遗。
隐户的初衷是佃户投靠权贵,而权贵利用特权获取隐田后,既能逃避隐田的纳税,同时又能免去佃户的劳役和征兵,还能用佃户耕作隐田而获取更为丰厚的收入。
而隐匿户口的佃户,只需向权贵支付耕种隐田的地租,却无承担官方更为高额的田税、人头、征兵、劳役等等,因此不少佃户更乐于成为黑户。
但现在新田制出台后,新式耕作法大大提高了亩产,且人人得享低保田,低保田亩产一点五石一下皆可免税,还能向国家租赁土地,多项举措并进之下,继续为权贵种地反而不划算。
因此大量隐户出逃,逃往永兴城登记户籍领取低保田。仅仅春耕前半年间,都郡东郡、北海南郡逃往永兴城登记而没有户口的人丁就多达五万多人,九千四百多户,这还仅仅是首都圈,不算整个都郡以及其他郡县。
其次最尖锐矛盾是田亩置换问题,都郡范围内权贵、官员、内外勋戚所有土地多达上百万亩,而且较为破碎,新田制在没有触动权贵核心利益的大前提下,以同等数量的土地,将所有权贵、官员的土地统一置换到陔陵以东的东郡,既能集约化使用土地,同时也能有效管理权贵的土地,但即便如此,反对者依然甚多。
原因也很简单,百里燕把这件事给想简单了。
权贵圈占的土地,无不是最好最肥沃的土地,将其一概而论集中迁走,没人能保证的新土地的产出能达到此前的产出,这是其一
其二,陔陵权贵土地的产出有一多半是经济作物,如油菜、果林、棉麻、桑丝等,有周期性和加工基础设施问题,不可能离开工坊很远,也不可能把树砍了重栽。
其三,首都圈权贵圈占的隐田巨多,仅仅初步掌握的资料就有三四十万亩,还只是首都圈权贵在首都圈范围内圈占的土地,还不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