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从其地所掠金银无数,安置数十万人马又有何难。况且燕公子已答应在咸国收拢中原民,于公于私,都是有利可图。”
公良文捻着长须苦思若久,终于松口
“也罢,眼下恐怕也唯有此法可解燃眉之急,至于日后,等回中原再议也无妨。”
四条方针是百里燕、公良修、苏方义三人共商之后拿出的安抚之策。
中原民在当地没有民权保障,货币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用处,他们中年劳作之死方休,因此赏罚再多的金银没有任何激励意义。
其次,现在有钱没地方花,既没有城市,也没有市场,所有吃穿用度尽数配给,再多的金子银子只能搁在手里,买不到东西,因此金银钱币已经丧失激励士气的作用。
至于封官许愿,中原民缺乏对中原的基本认同感,封官许愿的意义不大,因此百里燕才要提出为何而战,为什么而战,战是为了能回中原,活着回中原有什么待遇,死了之后也不用担心妻儿老小没人料理,中原诸侯国养你一家,以消除其后顾之忧。
封官许愿免除税赋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避战,积蓄力量,不打则以,打则必胜大胜。
你封官许愿再多,天天死人谁也看不见希望。要打就准备充分,大打出手,一次将敌重创缓不过气,而后溜之大吉,如此能战能胜之师有了清晰目标,其士气军心必然旺盛。
公良文担心中原后民日后不服教化,实则杞人忧天,且不说战争何等惨烈,这些中原民回到中原后,十分五,五分一,拆分至各处郡县,使之无法聚集,免其税赋施以仁政,十年二十年后依然是中原顺民。唯一的害处在于中原民中残存未能甄别的中原贼,仍有作祟可能。
百里燕曾提议,日后将中原民安置于千岳山,如此将抱负甩给御客和宋、徐、卫三国,苏方义是坚决反对,他当然清楚百里燕什么想法。
如此一来,南境日后充斥金雪狄人耳目,人心浮动军心不稳,时常日久再生变乱,后果不堪设想。唯有将中原民安置于中原腹地接受教化,远离边境地区,才能长治久安。
与公良文商定西进和安抚大计,百里燕令人将石油搬来两桶。
自黑巾军使用石油、电石以来,各诸侯国多少都从战场上缴获些样品。由于黑巾军主动避免与志国交战,镇守北方的公良军所获样本并不多,一些来自于偷窃缴获,更多的来自和咸国的贸易。
石油的品种较多,黑巾军所用石油较为粘稠,更像是厘清,燃烧后火焰黑烟极大,西山外发现的石油较稀,像是掺了假一样。公良文此前所见石油,都是黑巾军的粘稠石油,乍见西山的石油,还以为是掺了水。
“此脂水如此稀寡,为何与黑巾贼所用脂水差别如此之大?”
“哦,脂水有浓稠稀寡之分,有的坚如煤块,像饼一样,亦是脂水,并不足为奇。”百里燕解释道。
“唉……真是想不到啊。”公良文捻着长须叹道,随即又言“传言黑巾军神火大水不灭,如今我军竟也能用得,真是没想到啊。”
这时公良修插话道
“燕公子曾说,此脂水地下皆有,日后志国也可采集自用。”
“哦,莫非此物有迹可循?”
公良文目光落向百里燕,百里燕颇是尴尬。
他是说过这话,但问题是现在不具备勘探开采的技术条件,即便是这种受到地下压力自己喷出地表的浅表石油,开采后如何封堵控制是巨大的技术问题。
以当下技术条件,根本没有控制压力技术设备。任何的开采行为都是对环境巨大的破坏,且仅仅将原油用于单纯而粗暴的纵火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当然,就事论事而言,战争中为获取胜利保存自己,应不择手段,这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火药和石油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