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炮击(3)(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5868 字 2021-03-06

超过三千五百颗,效率之高,散布面积之大,消耗人力之少,远在投石机之上。

黄昏时,浮桥修到西岸边十多米处,几乎都能冲上岸边。正值此时,修桥敌兵突然撤回了河心,并从东岸陆续人扛马拉数百条小舟投入河中,三人坐一船,迅速划向西岸。

仅仅如此这也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三人之中,一人肩上扛着铜管,一人手持火把,一人划船。数百艘小船靠拢集结,用缆绳相连,使之连为一体,在浮桥南北两翼一字摆开。

看到这里,愣是见多识广的百里燕也是一头雾水

“乖乖,这是扛把子吧,这么先进!”

百里燕非常清,楚金雪狄人肩上扛着的是某种单兵使用的火枪,早期单兵使用火器都是青铜或铜整体式浇铸,口径大,管壁厚,份量十足。

至少元朝时期出现了早期意义的单眼、双眼、三眼等青铜浇铸火铳,但长度也不过一尺多,依靠双手合抱使用。但也从没见过长近一米,如同使用火箭筒一样,扛在肩上的原始火器。就仿佛是从穷苦的原始社会,一夜变成了暴发户,除了戾气,还是戾气。

这时不仅仅百里燕晕头转向,蒋杰、司空南等人同样两眼发直,忙问计策

“大人,金雪狄人肩上所扛怎像是小炮,而且如此众多,如此要是也能打出一里地,我军非得军覆没呀。”

“别慌,还没那么容易,这破东西要是能打到一里地,猪也能上树了。去,传令焦木华,岸边一百五十步内是其火炮落弹盲区,调两百新附军手持厚木盾,一字摆开向河边推进,先进一百步,不得本将军令,不得靠近!”

“诺!”

火炮都将弹丸倾斜在了大营与大营南北两翼,岸边距大营一百二三十步的距离是滩头,火炮恰到好处的留出了这个距离,显然是为便于其步骑登陆,有意让出的空间,同时又在单兵火器的掩护范围之内。

当然,也可以使用弓弩,但联军普遍装备锅盔之后,弓弩的倾彻力无法刺穿锅盔,但火器可以。

不过百里燕高度怀疑,此种单兵肩扛式火器,威力或许还行,但射程绝不可能太远。

即便是中后期采用了深孔加工后的切削枪管,前膛枪装填铅弹的有效杀伤,也不过一百五十米至两百米,流弹能飞三四百米,但威力大打折扣。

如果使用铁弹、铜弹,无疑将增加射程,但杀伤力减弱,且前膛枪弹丸有效距离再远,两百米开外的精度只能老天保佑,上靶率不会比买彩票更高。

此种长管肩扛式火器,口径少说三十多毫米,装药再多,也只能装填霰弹,射程不会太远,多半也就介于轻弓与硬弓之间,甚至还不如弓箭。

早期火枪由于技术原因,实用性不及弓箭,更不如弩,最终取代弓弩并非火器的实用性,而是弹丸的杀伤力。

铠甲技术的进步和日益完善,弓弩的倾彻力日益难以破甲刺入人体造成致命伤害,于是往往身披铠甲射成刺猬,仍能死战负隅顽抗者不在少数。注1

但只要挨上一发子弹,再厚的铁甲可以轻易洞穿,同时医学的不发达,金属弹丸的伤害往往造成致命伤害。

尤其是各时期火器普遍采用铅弹,铅弹击中铠甲、人体后迅速变形进入体内,死死附着在肉体和骨骼上,难以取出,即便不死于弹丸造成的失血和化脓感染,也会死于铅中毒,给伤者造成长期痛苦。

当工业革命后技术飞跃,使得火器变得实用化,大规模普及和取代弓弩成为可能。

眼前金雪狄人肩扛火器远远谈不上实用,充其量仅仅是简陋的喷射装置,射程依然有限,甚至其作用的本身是依靠火药喷吐火焰制造声响,吓唬没有见识的土着。

焦木华调兵遣将组织两百人手持厚重木盾,一字摆开推进至岸边一百步,约一百五十米。对峙一刻时间,不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