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冷处理(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6424 字 2021-03-06

其优质的技术队伍,而是利用其现成既有的智力储备和可增长空间,为永兴城培养更多的基础性人才。

谈判仅持续半日,程济源未做表态,只说需要从长计议,百里燕也需要向咸王汇报初步交涉的结果。

此后数日间,程济源将修改后的条款经由宗伯泰转给百里燕,新增了十二条,删去了七条,删去的七条都和利益分配有关,而新增的十二条却是与删去的十二条截然相反。

由于砡工派长期龟缩总部发展,生产早期原始工业品为主,如铸造青铜鼎、锻造大型构件、兵器、玉石加工、矿物勘探等等,这些显然并非寻常生意。

以当下社会制度和法律,都是管制行当,私自经营是杀头重罪,同样也没有市场消费基础,因为鼎这种东西也不是私人能有的,无法以门店方式销售。

因此砡工派一直没有分部,也没有生意门店,都是各国和流派亲自上门购货,不存在开设分部和商业门店的前景。

百里燕考虑到砡工派日后掌握大量民用生产技术,为利于赚钱,势必要向外扩张开设店铺分好,如此可以向其收税。结果适得其反,程济源本未想到这一层,百里燕的协议无疑提醒了程济源,结果被其拒绝。

十二月十三,陶敛、公良修使团抵达陔陵,长史高勋、外执使诺一言出迎,第二天朝会,咸王召见使团一行,散朝后百里燕、诺一言伴驾,咸王于在百灵园与陶敛、公良修交涉会盟和出兵事宜,双方未做实质谈判。

当天下午,陶敛、公良修拜谒卤侯灵柩,安排住于城东馆驿。赵逊因前线战事,于十二月初返回前线,陶敛去大司马使府拜见卢皋,公良修约见百里燕,十六日出殡在即,百里燕连日住于宫中与内执使府处置棺椁出城,遂打发公良修去找诺一言、高勋。

其实百忙之中抽出一两个时辰完可以,百里燕并不想过早的交出底牌。

咸王要吞三郡,志国允许吞并的底线是两郡,最大的容忍是三个郡,而长孙国能容忍的只有一个郡,甚至一个都不想给。

因此如何吞掉三个郡,还要令志王觉得这笔生意有利可图而不感到被冒犯,关键并不在公良修身上,而在陶敛。刻意的冷处理与公良修的关系,对咸国是有利的。

十二月十六,卤侯出丧,从棺椁从宗庙经王宫东门,足用一百二十壮汉,将棺椁抬往城东,沿途百官戴孝,太子及薛腾长子薛崇、次子薛成与众盐枭扶灵,一路声势浩大出城。

棺椁装于两辆八轮大车,用二十匹马拉往陔陵以东卤侯墓,十九日戌时三刻,象征性填第一锹土覆于椁室之上,最后的回填工作由咸王内府和卤侯家族接管,大致过程是向墓穴填入礼器、用具、金银、牲口等陪葬品。

忙完卤侯丧事,没有一刻的喘息时间,会盟之事再次提上日程。

不仅是陶敛、公良修在活动,晋国、长孙国也在四下活动,与陶敛、公良修互有来往试探。

正月前,咸王态度依然坚决,而晋国迟迟不见咸国密谈消息,西寰急的上火

“怎么样,可有探到什么消息?”

这时季锦昇回道

“从志国馆驿传出的消息来看,更多的都是关于生意,并无会盟与分地的消息。”

“都这么长时日过去,怎能没有分地之事,不谈分地,志王派陶敛、公良修来咸国做什么。志国内部可有消息?”

“没有,但百里燕避而不见公良修,属下怀疑,咸国的胃口恐怕不小。”

“季将军何以见得?”

“以咸王对百里燕的倚重,长史高勋、外执使诺一言、大司马使卢皋都无关紧要,百里燕的决断才是咸王最终的决策,以公良修与百里燕的交情,百里燕避而不见,必是有更大的目的。”

“更大的目的,难不成还把孙国吞了不成!”

“这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