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引信显然只能从后膛装填,这意味着既满足前膛装填,同时安装引信的炮种,只有迫击炮一种。注1
迫击炮结构简单射速快,技术门槛低,生产方便,同时又可采用撞击底火的方式发射弹丸。
几乎只要是机械加工企业都能生产,不存在任何技术瓶颈,就当下而言,迫击炮的出现,显然是丧心病狂的超前技术。
然就当下而言,麟城的化工刚刚起步,远未到足以大规模生产“先进”火药,另开弹药生产线的地步。
同时永兴城机械加工刚刚起步,蒸汽机和加工机数量仍显不足,每年的工业技术产值注2和所能分配的工时非常有限,不足以在为了配套额外的技术生产,而放弃扩张工业加工产能的宝贵时间。
鉴于高速钢、工具钢迟迟没有动静,也让搓丝板、丝锥和其他加工刀具严重受阻,因此适当的放缓步伐,夯实基础产业基础,仍十分有必要。
此外比迫击炮更为重要的单兵武器“枪械”,经过多年努力,于盛元645年夏,制造出五支后膛纸壳定装滑膛步枪,口径145毫(约1305毫米左右)。注3注4
百里燕放弃了传统前堂燧发枪的固有路线,直接上马后堂定装步枪。受制于冲压技术,仍无法生产金属壳弹药,遂采用纸壳弹药装填,一次装填一发。
使用圆头弹丸,弹丸、发射药和击发药以纸包裹,用模具定型后与枪膛形状保持大体一致,使用时拉开枪栓装填一发,然后闭锁,击锤撞击枪栓内撞针,撞针嵌套弹簧复位,从而完成整个击发动作。
注1迫击炮所需的加工技术极为简单,但凡是机械加工厂都能生产,哪怕是家里的私人小厂也能生产,只要有许可,有钢材,没有任何技术门槛。
指标再放低点,哪怕是用铸造,没有优质钢材,单纯堆积壁厚,减少发射药,也能制造。
总而一句话,迫击炮就是穷人的神奇,实在没有什么门槛。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多写古代工业文中没见到有谁写搞出迫击炮,如果有,请留言。
当然,一旦搞出迫击炮,搁青铜铁器农耕文明,基本上就无敌开挂碾压。
注2关于工业技术产值产能,简而言之,是所有的工业设备,如有一万台车床,三万名车工,其每天三班倒,一万台车床一天产生二十四万个小时的工时,可以用于生产零部件,一年就是二十四万小时乘以三百六十五天,由此一年的工时,就是工业产能。
假设生产一支步枪需要一百个工时,一万设备一天能生产两千四百余支。
当技术设备与金属切削机床有限时,如何安排调度生产工时,生产更划算的产品,或者用于生产更多金属切削机床,是考验经营者、统治者的技术问题。
只要出现一台金属切小设备,机械化就从此开始缓慢发展,当金属切削机床达到一定规模,就意味着工业规模效应。
二战尽管看似是打人多,大弹药,打国土,但根本上仍然是打的金属切削机床与工业人口规模。二战中主要大国除中国外,日本的金属切削机床规模排名垫底,其次是苏联,而德国的各类金属切削机床总数几乎碾压苏联,所以就导致苏联要在兵器规模上碾压德国,就必须生产糙,但却实用,而且工时更少的装备,如波波沙、t34、喀秋莎等等等。
当然,碰上美国,那就没得玩了。
注3关于先造前膛枪还是先造后膛枪,就加工技术而言,前膛枪、后膛枪枪机部分机械加工问题不大,一旦金属切削机床出现,什么都能加工,只要打开理念和弹药技术跟上。
之所以人类要经历前膛枪这段时间,很大程度上受到发射药和加工技术制约。
黑火药是有渣有烟火药,发射后需要枪口朝下倾倒药渣,后膛发射显然不利于倾倒,而且最早的火枪其实还真是后膛装药,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