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集团公司(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7993 字 2021-03-06

为城内更多的核心技术重要产业腾挪土地,这也是年百里燕分化产业迁往瑞田、麟城的主要原因。

除永兴城外,陔陵这座商业大都市经过二十年发展,城内早年占地较大的私人工坊,如今多数选择卖地换钱,搬到城外,由此在城外形成大片工坊区和商业易货区,并陆续形成商业地段和居民区。

考虑到当下环境背景和国防需求,扩张城墙劳命伤财,城墙的发展永远赶不上生产力和土地利用发展速度,不可能因为产业向外扩张,就把城墙修到外围。

如果任其城外自由发展,是方便了个体户和私人经济,但打起仗来不仅影响作战,同时经营户的损失不是一般的大,进而导致伤及国家经济。

尽管咸国如今国力强盛,被攻到都城下的可能已经不大,但日后商品经济发展,其他郡县主要大城市同样要面临相同问题,本土作战的可能仍旧存在。

鉴于形势发展,百里燕于644年年底专门出台法令,重新规范了城池外用地的范围,尤其是城下两里之内不能兴建任何可供隐蔽的永久性设施,阻挡射击视野,将城外土地其适当规范起来加以疏导。

进城后,百里燕马不停蹄赶去砡工派总堂,就扩大天平秤与掌门段颂之协商。

砡工派尽数迁入永兴之后,技术路线出现严重分化,以大师程济源为首的左门,是接受百里燕先进教育最早的分支,比右派足早了四五年。

右派迁往永兴城后,左门已完成原始基础人才积累,而掌门段颂之来的更晚,由此形成左门理论学科强于掌门、右门情况。经过最近几年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左门基本形成制图、机械制造、机械设计、科研攻关一整套完整科研体系,相反右门基础人才远不及左门,设计能力不足,基本沦落为专精加工、冶金冶炼、木工技术、勘探找矿流派。

由此形成左门以技术科研为主,右门以加工和勘探为主,掌门制定方针的格局。

得益于近些年来的教育发展,永兴城人力技术储备日见充足,大体构成永兴、砡工量大技术集团的大格局。

见到段颂之之际,左门大师程济源,右门大师包宁皆不在,只段颂之正与新生代大师商讨今年开春后选拔新人进修高等学科一事。

百里燕不期而至,正让段颂之如见甘霖

“呵哈哈,永兴侯来的正好,老夫正与诸位商议考核一事,永兴侯不妨替老夫参详参详。”

百里燕抬手行礼忙说

“不敢当,贵派之事理应由贵派自决,本侯班门弄斧,着实不妥。”

“诶,永兴侯谦虚了。永兴侯之能旷古奇今,我派能有今日成就,永兴侯功不可没。如今咸国人才辈出,而我派新辈凤毛麟角,老夫甚是焦急呀。永兴侯不妨给老夫出个主意,以解我派之忧。”

“此事本为贵派家事,本侯也不好过多涉足,既然掌门相请,本侯拒绝委实也不妥。关于贵派人才遴选之事,在下以为,仅靠贵派内部子弟选拔,日后恐远不能满足发展所需之人才。故在下建议,贵派应从永兴城子弟中招募新人,加以培养。”

砡工派就像一早期的国有企业,不仅有沉重的家属负担,其企业技术和岗位传承多数情况下都在内部完成,儿子继承父亲,孙子继承祖业,上代做什么,下代还干这个职业。外人想要进入,也可以,但条件非常苛刻。

此种模式对于缺乏技术的青铜农耕时代,既是保护技术秘密的高墙,也是通过技术谋生的重要手段,抱团的技术势力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极受重视,因此有其必然的存在原因。

然而当外部出现技术竞争,并且以国家行为推动整体技术革新,此种老国企的经营方式必然出现人才来源狭窄,机构臃肿,财务负担沉重,而技术保守最终破产的结果。

永兴城历经二十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