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留足舍缺(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6534 字 2021-03-06

如此国库到年底永远是空的,而财政富裕的贵金属和新币一部分作为股本冲入钱坊,一部分作为存款存入钱坊投资,用时再从钱坊提取现金补入国库。

由于咸国已垄断多数上游产品的生产,垄断中原市场,由此产生大量货币顺差,大量热钱堆积在国库不用存起来是有害的,不仅不能流通产生经济效益。

当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相对总量不变时,货币相对集中地的货币会出现溢价交易,既通胀,而货币相对稀缺的地区,因缺少货币而无力用于交易商品,则出现通缩,因为没有货币供应,便没有交易。

当市场因为大量贵金属货币囤积在咸国不流通,造成国外贵金属通缩,而国内贵金属通胀的恶性经济,咸国非但不会因为贵金属增多而收益,相反通胀造成贵金属在咸国购买力相对贬值,进而吸引洗钱和热钱蜂拥而至。

当主要贵金属货币被用于囤积,而贵金属的产生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能无限的随时的货币流动,因此囤积的贵金属不产生经济效益,相反物质总量相对不便情况下,引发通胀。

尽管咸国产能仍处于扩张初期,生产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存在绝对性的通胀,囤积贵金属对经济有利,但囤在国库不用,毕竟不能产生经济收益,不如存入国立钱坊,将之用于经济建设和投资,让市场自我调节,扩大民间基本生产。

而永兴城控制了上游工业化生产,通过卖出非管制的下级生产资料设备,让体制外的资本也能享受高效生产带来的收益,进而促进就业纳税和资本流动,进而形成巨大的资本和市场效应,推升社会生产效率,使之良性循环。

然而百里燕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至少十五年前的一千多年时间内,贵金属仍是权贵阶层在上层流通的高级货币,下层流通仍以铜钱为主。

尽管贵金属在民间流通率不高,并非当下贫民阶层之间主流的货币,但是在国家层面与贵族层面,贵金属却是权利利益交换,诸侯国间大宗商品交易的主要货币凭证。

究其原因与贵金属受到勘探、开采制约,无法人为增发货币导致价值波动,因此物以稀为贵。

同时当下诸侯林立,各国之间的货币兑换混乱,没有统一的市场货币标准,导致各国间的铜币兑换仍然需要直接使用贵金属作为标准转换,由此又导致贵金属成为硬通货。

而诸侯与诸侯间政府层面的大宗交易,多数都是巨额交易,额度一大,铜钱的巨大波动就容易造成货币损失。而贵金属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想当年苏联解体,卢布崩溃,印度就用贬值卢布还清了苏联上千亿的外债,但实际的购买力,仅相当于八十年代的数亿美元,何等之无耻。

由于贵金属在贵族阶层与诸侯阶层的种种好处,致使短短十五年内,咸国受惠于农业、工业技术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贵金属货币正在向咸国中下层社会群体辐射。

进而让普通民众,有了接触贵金属流通的机会,于是不可避免带来贵金属不只在小范围内交易,而是向社会蔓延。

此时官府的税收,也不仅仅是铜钱和早年的少量金银,而是新币与成倍增长的金银贵金属。

由于精密计量器具的稀缺,必然导致基层官僚机构多数情况下无法测定贵金属的重量,而是默认以数额定足额,收入贵金属,而不是计重。

当贵金属通过广泛市场回流国库时,巨额的累计误差最后损害的将是国库。

而国库每年获得的顺差贵金属则存入钱坊,因而钱坊的亏损更大。

这一次的短斤缺两,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咸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基层检测能力不足,而贵金属集中的特点,发动的一次洗钱掠夺战争。

并通过市场经济流转,间接攻击志国、晋国、长孙等市场大国,百里燕甚至能预感到战争的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