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咸王可有详细安排?”
“原本呢,我王是打算与诸侯同商此事,但有诸侯寸步不让,有的则想占金雪狄人的便宜。正如阁下所见,诸侯与金雪狄人僵持日久各不退让,我王也无办法。
而且梁国博源君已递话我王,希望咸国与梁国共同进退。既然天子都已发话,我王再想有所周旋,恐怕也很困难。公粮兄若是为此而来,本侯恐无能为力。”
“咸王毫无办法,永兴侯足智多谋,总不能束手无策吧。”
“梁国索要一成五分的丝织品售额,两成的织布,公良兄以为本侯如何有能博天子的脸面。”
“这么多!”公良修虽是有备而来,听到这个消息仍是吃了一惊,他接着又说“这还怎么分!”
“是啊,丝织品仅梁国便分走一成五分,剩下的八成五分要由志、晋、咸、卫、燕、歧、长孙七国来分,其中长孙丝织品占总额的三成还多,歧国、燕国丝织品合起来也不少,加上你志国、晋国、卫国的锦和缎,天子是要我咸国去喝西北风去!”
丝织品是大类,包括所有丝织产品和上中下三品在内的丝织物,博源君张嘴一成五的售额,其实囊括了梁国上中下三品所有各类丝织品在内。
这意味着长孙国下等丝织品的产量占中原上中下三等丝织品总量的三成还多,而市场需求以次级品为主,上等品为辅,并非所有阶层都能消费高级商品,因此普通和次一级的商品是市场主要需求的对象。
而长孙国的次级丝织品需求量巨大,躺着就能挣钱,多少而已,如此无疑加剧了其余诸侯国出货的压力,即便咸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让出部丝织品售额,依然无法调和卫国、志国、晋国、歧国、燕国四国出货需求。
至于两成份额的棉布,梁国产棉虽少,其织机的发达催生了大量官营的织布作坊,通过进口孙国、徐国的棉花和官府规模化生产,在永兴城兴起之前,梁国一直是上好棉布的净出口国,如今咸国织机先进,甚至还有蒸汽动力驱动的织布机,不仅棉布更为精细,棉布产量十分之大,成本低,让出两成份额倒也罢了。
但棉布的利润毕不如丝织品,当下一匹上等丝绸所得黄金是棉布的四十至五十倍,产量虽少,却是真正的暴利商品。梁国既要棉布还要丝织品,等于收割了大宗商品利润最丰厚的大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