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版图辽阔,人口承载力潜力巨大,因此各国可动员的兵员超乎想像。可以试想秦一统中国,秦国人口不过三百万,却能征六十万人作战。
卫国纵然远不如强秦的政治体制,但损失十万人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综合承受能力,比想象的更强,就因为卫国体制成本低。
只要粮草管够,卫国大可放开了征兵,百里燕根本不怀疑卫国能在半年内征集三百万青壮年参战。
然当下这个世界既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必然存在巨大而难以回避的弊端,那就是辽阔版图带来的距离遏制了后勤供应。
卫军明面上有大军一百五十余万,压在西线和东线的约一百二十余万,其至少需要征召七百万民夫,即便考虑漕运的便利可以节省人力,但如果从卫国本土转运,跨度少说五千里地,则基本抵消了漕运带来的便利,因此卫军更多依靠孙国旧地的经营补给,如此也至少需要七百万以上的民夫参与到战争中。
死十万人二十万人与死一百万人,对卫国统治阶层而言不过就是个数字无关痛痒,在其既有的政治体制下,也很难引发底层社会的不满乃至反叛,相反参军和阵亡可以为家里带来福利,夺取了战功还能加官进爵,社会的反应情绪低得多。
总而言之,咸军兵力占有绝对优势,但兵力成本却高得多,百里燕丝毫不怀疑杜锐勋有放手一搏的想法,毕竟站在杜锐勋的思维角度和卫国体制下,卫国的兵员充足,经得起伤亡。
薛胜大大低估了杜锐勋的意志,高估了咸军自己的战斗力,同时也没有站在客官角度和大背景下通盘考虑两国社会和体制优劣差距,出现轻敌和自满是必然结果,百里燕亲自率军出战,意在稳定军心,遏制这种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