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百里燕很清楚,李旭一定会接手这桩惊天大案的。
陔陵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各方势力的敏感神经,内府空空如也的消息迅速传开,各方的反应不一。要说反应最强烈的,还不是太子和内阁,是西寰为首的晋国派系。
方伯得知咸王内府空空如也只有可怜的五万寸银时,当场激动的昏厥晕翻在地,他的目光早已盯上了咸王内府的金山银山,现在说没就没了,跟断了他的命根子没什么两样。
正月十五国丧过半,民间有所开禁,但内廷气氛仍然紧张,国政基本处于半瘫痪,太子零星批阅了奏本,但也收回了禁军以外的部兵符,陔陵城府司马也不例外。
正月期间国丧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诸侯,各国反应大相径庭,最高兴的莫过于天子和晋国,咸王一死,终于到了他们大展拳脚的时候。
咸王大行定于二月初一,经由北门出城绕至西门火车站。按咸王生前遗命,其死后棺椁将乘坐火车,经由永兴北铁路桥西行至妙天山下,然后用马车运往陵寝。
为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这场葬礼百里燕动用当下最为先进的设备“胶片摄像机”。
摄像机使用小型低压协调步进电机为驱动,一块五斤重的铅酸蓄电池为能源,一个强光灯做持续曝光,内置一卷半小时长的胶片带,基本实现了摄录技术的部原理,尽管无法录下声音,但在眼下已是极为先进的技术。
由于还很原始,自动化低,摄像机的重量超过了三十斤,需要壮汉扛在肩上,同时安排两人辅操作,或使用三脚架架在地面拍摄。
大行当日太子、姜宏、姜真、姜璨、卤侯及其内阁扶灵,咸王巨大的肖像走在最前,棺椁经由宗庙穿过后宫,由北门出城,一路运往城西火车站。由一列货车,十多列客车专列组成的灵车缓缓驶向妙天山,经过永兴河北铁路桥时引发众人阵阵惊叹。
永兴铁路桥于650年九月动工,今年七月竣工,前期永兴城铁桥积累的经验和后期电力设备的使用,极大加快了桥梁建设,遂只用十九个月完成施工,耗时两月检测,十月初通车。
棺椁与当日上午运抵妙天山下火车站,用马车运往陵寝安葬,于当夜运抵贤陵墓,翌日起运抵达仁武王陵。
按惯例,咸王棺椁要在王陵太庙置灵堂供奉三日,当日遂未下葬。但在太子要求下,由甬道进入墓室,名为巡视,实为寻找咸王内府的宝藏。太子妄想着自己父亲将金银财宝都带入了王陵,但最后让他失望了。
虽然王陵的陪葬品都由内府经手,但从甬道最下方的主棺室,经由安甬道一直上到地下二层和地下一层,只有在回填甬道和封土前,才会撤走安通道,使之成为一扇死门。所以陪葬品有什么,都是看得见的。
由于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姜蛰大为失望,心里的恼火和愤怒压抑着无处发泄。
此时百里燕同样难以费解,他已经查遍所有蛛丝马迹,动用了御客力量,明里暗里搜过了所有可能,仍然找不出这笔真金白银的下落,真难道是被咸王花掉了吗?
而最不可思的是内府的账目,内府的账目一项由历代总管负责,但账簿在咸王手中,但咸王直到临死那一刻,国玺和兵符都给了太子,唯独没有内府的账目,这就让内府的账目根本无从查起。
看来这笔财富最终也会像无数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财宝一样,永远成为一个秘密。
二月初四,咸王棺椁正式下葬,最后瞻仰了咸王遗容,木椁盖棺上钉,咸王静静的躺在水晶棺内,好像熟睡的孩儿,永远不在有人打搅。赵逊的陵墓就在正东面遥相呼应,百里燕的墓穴也在正东面,百年之后都会齐聚在此,为咸王守护着帝国的东大门。
地下主墓室共计有十一个穴位,分别安放咸王与王后,及其其他建在或已经过世的嫔妃,因此直到墓穴底部的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