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右手边相国贾宙捻着下颚长须先是说道
“听闻永兴侯正与卫国和谈,不知所谈如何呀。”
“有劳相国大人关心了,本侯谈的十分顺利,卫王已被我军吓破胆,答应了我王部条件,两国不日将休兵言和重归就好。”
一言既出,坐下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贾宙接着又问
“战后咸王意欲如何呀?”
“贾相国此言不妥呀。”
百里燕反问,故作回避之意,贾宙紧追不放再问道
“哦,本相何处不妥?”
“天不改,我王仍是我王。贾相问我王意欲何为,难道我王之意欲天子能给吗。”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贾宙一时语塞尽无言以对。百里燕此话是一语双关软中带硬,回应亦或是不回应,嘴上都捞不着好,不回应显然又吃瘪,贾宙脸上不免有些不悦,沉默少许,其话锋一转岔开话说
“如今咸军所向披靡国力日盛,永兴侯实乃咸国第一功臣,此一战大败卫军百万众,归国后咸王必有嘉赏,封公指日可待了吧。”
“替国征战是乃臣子本分,征战功劳众军皆有,大王独酬本帅有失公允,封公之事本侯不敢妄想。此番本帅领兵西进诛除暴强,解天子陛下之忧,救天下苍生于危难,故本侯以为,我王功劳甚大,贾相以为如何?”
贾宙嘴角微扬笑里藏刀道
“永兴侯此言本相深以为意,咸王有功于天下社稷功劳甚大,是该嘉赏。”话音落下,贾宙面向天子抬手略施一礼说“陛下,臣以为咸王替陛下牧民有方治国斐然,应予嘉赏,以安天下。”
“贾相言之有理,甚合寡人心意。”天子肯定道,看向百里燕说“永兴侯,寡人记得咸王尚且还是郡王吧。”
百里燕抬手行礼道
“回天子,我王确系还是郡王王号,是当年黑巾变乱时,为彰我王功劳先帝所封。平定金雪狄北侵我国亦有功于中原,如今我王英明神武建立不朽功业,天子更应嘉赏,以彰天子气度安诸侯人心。”
言毕,同是右侧跪坐的姬丰故作姿态
“原来咸王已晋封过王号,时隔二十多年再晋王号,这恐怕不合礼制法统吧。”
一言既出,一旁姬通点头附和
“不错,尚无诸侯再世一生两度晋封王号的先例,也不合法度。”
天子闻讯故作为难,遂问相国贾宙
“贾相,开国以来可有此先例呀。”
贾宙略观百里燕神色没有异状,下刻说道
“启禀陛下,臣前思后想,却无诸侯一世两次晋封的先例。因此需要斟酌考虑,以免引诸侯非议。”
“哦……”天子应声表示认可,下刻看向百里燕说“永兴侯你看,晋封王号之事确实并无此先例,寡人甚是为难呀。”
百里燕心中不免冷笑,无非是不想落人口实,要他主动把头伸过去给你们砍一刀罢了。
王号晋封“一世一封”确实有此惯例,不仅是“一世一封”,有的诸侯甚至几代君王也轮不上晋封王号,其中卫国是典型代表,自开国至今一直头顶藩王的王号至今。
究其原因,仍是避免政治动荡,避免诸侯反噬梁国统一版图。
王号的意义在于政治层面的合法性,诸侯王只有获得越高的封号,对外发动战争的合法性越高,因为越高的封号的背后意味着更高的实际国力和影响力,几乎不可能出现巴掌大的弹丸小国,头顶中原王鼎王冠号的个案。
梁国为给强势诸侯放血,需要不断通过晋封王号,刺激各国对外扩张。由于扩外扩张具备了合法性,战争的频率大幅增加,国力消耗加快,衰败乃至覆灭都在所难免。
梁国开国初最高峰时两百多个诸侯国,在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