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
“不过有一事,臣还拿捏不定主意,大王还需大王定夺。”
“爱卿但说无妨。”
“臣以为卫国战败之后卫国与孙国旧地必生乱局,故而臣并不建议我国夺取孙国旧地。”
卢皋闻讯吓了一跳,其忙说道
“打了卫国不取其地,那我国发兵岂不白做了好人!”
“卢将军且听本官把话说完。不取卫国之地,只因卫国眼下内患严重,如若取了卫地,首先必须面对卫国迁入中原多如牛毛的贵国权贵子弟。
其次卫国从德康等郡县迁走了大量孙国人口,移入的卫国人口尚不及其迁走的一半,我军夺取其郡县所得民力甚少,同时还要面对各地贵族可能的造反,因此夺取卫国土地短期内无利可图。”
“那寡人出兵利益何在呢?”咸王质问道。
“回大王,眼下有求我国出兵的是长孙,故而可让长孙将与我咸西郡相邻的桑北桑南两郡割让与我,如此我国可得两郡完地,同时一夜可增我咸国人口三百余万。”
此言一出,卢皋大吃一惊
“打卫国,割长孙的地,哪有这等道理呀!”卢皋边说边笑边翻白眼,不禁觉得天方夜谭。
“是没这个道理,但总比丢了七个郡来得强。而且卫国战败,长孙可从卫国夺取孙国旧地数郡,土地上足以弥补桑南桑北两郡的损失。说起来桑南桑北两郡土地并不大,桑南多数地区又以丘林为主,遍布森林,交通极为不便。
但对我国而言,夺取桑南郡可绕过万川,从彭源亦或是丘南咸西三郡前往上关郡,从此无需再受万川一条道之苦,将极大增加我国南北战略纵身,从而改变彭源切断,西部四郡部断绝的被动局面。”
“可是这口怕是不好开吧。”卢皋担心道。
“四月初张阶来我府上,我已暗示于他,想来他已将意思转回国内,这几日应该便有回复。”
“一地两地倒也罢了,也不能割两郡之地给我咸国呀。”
“卢大人说的是,因此还需要些手段才能让其妥协。”
这时咸王问道
“爱卿准备用何手段?”
“回大王,前番卢大人言,用兵之道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倘若我军即将发兵的消息泄露出去,卫国开始向东调兵遣将,那我军出兵的代价可就‘大了去’了,出兵的价钱自然也得涨几倍不是吗。”
百里燕连说带笑,说到“大了去”三个字重点停顿了两下,咸王与卢皋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寡人明白了,卢爱卿。”
“臣在,大王有何吩咐。”
“到时卿与赵卿见机行事,务必让长孙将两郡割让予寡人。”
“臣明白。不过,臣以为长孙恐怕未必会心甘情愿的将两郡割让于我。”
咸王觉得有理,遂是又问百里燕
“寡人以为卢卿言之有理,若是长孙只愿割让数地或是半郡,而不是两郡该如何?”
“回大王,其若只想给半郡,我军可将卫国德康给占了,以补损失,此外臣认为长孙定会将两郡割让于我。”
“哦,这是为何?”
“启禀大王,眼下战局趋于僵持,卫国有意巩固地盘无心再战,因此接下来应是尽快催促长孙和谈割地。纵然七郡不可能尽吞,三郡乃至四郡是必割无疑,因此长孙国心急如焚此乃其一。
其二,卫国已打通长孙西海岸,直抵海边,已将梁国与长孙陆地边界部切断将之环伺,这显然非是梁国所想见,天下亡了哪个诸侯对梁国而言都无关痛痒,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梁国绝容不下卫国将其环伺,故而梁国其实比长孙更心急。有朝一日卫国继续东扩,梁国便有可能沦为卫国傀儡,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