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免得被其感觉我等处心积虑,这样反而弄巧成拙。”
公良松听着颇有几分道理,忙是问
“贤侄为何如此认为?”
“这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人亦分三六九等,而人才更是有上中下三等。若在细分还分下下等,下中等,下等,以此类推。
这下等人才,只会将份内之事做好,鲜有创举,此种人一世只能做些庞杂琐事的俗务,不值一谈。而中等人才,不仅能做好份内之事,还能做好份外之事,为上官之左右,此种人才至多做至属官。然当下高官厚禄者,能有中等才学已是凤毛麟角,更多高位被昏庸泛泛之辈所窃据。
而上等人才是那种既能下而又能上,做多而言少者,其三言两句举手投足便可解千难万险之人,然此等人才少之又少,不亚于天上之日月,江河之明珠般稀少。”
公良旭说的头头是道,公良松听着在理,他问
“那侄儿自己是何种人也?”
“呵呵……”公良旭悠然一笑说“上上大才如幽然芬芳,闻之扑鼻观之无息,摘之可惜弃之不舍,此乃真正之上上之才。正如当年百里燕深藏陔陵接头庶民中,谁人能知其有此等经世济民之雄才大略远在天边而近在眼前。”
公良旭一早看出百里燕用人有其独特之处,其自身经历也说明了用人核心在于“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选用于合适的位置,那些只说而不做的人,往往很难被百里燕所重用。
如今咸国出兵的消息满城皆知,公良氏不可能不知道,届时上门打探消息者不计其数,公良松此时跟着一起参合,是说明公良氏跟着起哄呢,还是说明公良氏更聪明。相反安安静静的等待,更能引起百里燕的关注和赏识。
公良松的性格和谋略远不及公良晨、公良修两兄弟,他的行为更多受到公良旭的左右,公良松的态度既是公良旭的态度,百里燕不会想不到。
当天下午,咸国对卫宣战消息传遍城,黄昏时檄文都贴到了大街小巷,经过前期数月的预热和炒作,舆论并未出现过激反应,但仍引起不小震动。
反应最大的非盘踞在陔陵与王眷两地的权贵势力,一听说要出征,这些个养尊处优惯了的大爷和公子忙不迭的去抱大腿,大呼倒霉。
“呸,百里燕这个王八蛋,自己找死还拉垫背的,真他妈的混蛋!”
庆忝君米垣破口大骂,长子米易接话说
“爹,百里燕用心险恶,明知道卫国不好对付,还要我等随军出征,明摆着要我等去送死啊!”
“那还用说,这个王八蛋上辈子哪儿得罪了他,非跟我过不去。待落入我手里,早晚整死他!”
“爹,现在说这些也无济于事,咱们的人马怎办,好歹也两千多人,就真眼整整看着被百里燕拉去坑了!”
“呸!哪儿那么容易,太子说了,此番是各地私兵单独置镇军,由卤侯派人统帅,不干他百里燕的事。”
百里燕之所以裹挟权贵私兵出征,压根没指望他们能去冲锋陷阵,真要是去冲锋陷阵,百里燕更担心他们把自己给卖了。但是又不得不给他们一个荣立战功的机会,否则到时他门大可以说百里燕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没给他们立功的表现。
正是抓住权贵阶层饱暖思淫贪生怕死,却又贪恋权利的心态,得给他们一个立功表现的机会,要不要表现是你们的事,但机会给你们了,别说我没给。
当然,若真有零星个别权贵闪耀出几分将星气质,只要上路,适时也会扶他一把领上正道。
翌日,战争工作面启动,第一件事是收夏粮,有鉴于战事将至,今年秋粮国免征一季田赋。消息一出,派驻咸国诸侯使节哗然,只听说战时征粮的道理,从没听说战时不征粮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