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将之作为筹码与梁国谈培郡,所以如若卫国与梁国翻脸,梁国只能吐出半郡换回三地。
最后,卫王并未拒绝咸国的商品贸易与降低关税的条件,也没有拒绝咸国的政治援助,这就等于默许咸国经济向孙国旧地渗透,看似能得到好处,实际上投资风险很大。
孙国旧地仍然处于贵族割据,政令不一的局面,百里燕致力于三王独立后控制经济部门统一政令,为经济渗透打开通道提供保护。现在丧失行政控制,意味着咸国资本在当地没有任何制度保障,这是他不能答应的。
仔细拿捏了分寸,百里燕郑重说道
“我国驻兵孙国旧地,卫王如何说。”
“不能超过五万。”
楚业果断道,百里燕继续说
“五万骑兵,没有退让余地!”
一言既出,厨业脸颊明显抽搐了两下,他说
“骑兵只能两万,总数不得超过五万人。”
“我军是步军骑马,配什么马用什么甲,本侯可以不管,但必须骑马。此外,一应吃住皆有我国自行负担,无需贵国提供钱粮,但贵国不能阻止我军旧地采买粮草补给。这对贵国可是一大笔收入,楚大人不妨考虑一下。”
在战败国驻军无论哪朝哪代无一例外都是战败国出钱付费,一来减轻战胜费支出,二来削弱战败国经济潜力,进而减少其置办军备的费用,削弱军队数量。
因此战后驻军是交涉博弈的重点,当下诸侯一万轻骑兵的维护费用能养十一至十二万步军,而且是中级的步军,重骑兵能养十五万人,咸国工业化后费用也要一半,一万轻骑的费用大约能养五到六万精锐步军。
卫国和平时期兵员约在七十万,其近六千万的人口,战事能支撑一百五十万规模的军队,强行扩张也能承受一百八十万的兵员,但将严重损害国内经济运作,增加人口负担,这是有效动员,拉出就能作战。
如北宋人口七八千万,冗兵百万战力羸弱,官兵士气低迷,社会地位低下,其实际有效动员还不及卫国的三成。
如果是五万轻骑放在卫国,要其承担费用,卫军至少得在常备军基础上裁四十步军万人,亦或裁减等同数量的骑兵,这跟杀了他没什么两样,所以卫国绝不可能同意咸国驻扎五万骑兵。
因此只有各退半步,咸军就地采购自备补给,减轻卫国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给了卫国脸面和经济实惠。驻军的费用支出将催生驻军经济红利,通过军队采购给拉动当地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流转。
当然,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咸军进驻的同时,商业活动经融渠道将如影随形,通过加强对当地的经济影响,输出咸国新币,让当地融入咸国经济链条,从而加快社会恢复,使之成为咸国经济上的一环。
于是最初的投入,将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成为咸国经济又一项财源,尤其是农业社会产业单一,外部输血恢复速度快,三两年内能初见成效,四五年后开始复苏,十年内经济起步。等到当地经济彻底融入咸国体系,到时候只有他求你的份。
面对百里燕诱人条件,楚业权衡再三仍迟迟下不了决心,遂又试探道
“贵军五万人马只得在孙国旧地,不可进入我国本土,永兴侯可否做到。”
“可以。我国驻兵只为保障我国商贾权益,本侯无异干涉贵国,但贵国也不得干扰我国通商与设立货栈,更不得私设关卡盘剥我国商队,否则我军将严惩不贷。”
苛捐杂税的问题各国均有,不仅仅是卫国严重,除咸国以外的诸侯都有,尤其是咸国工业化后商品输出暴增,针对咸国商贾的苛捐杂税不要太多,有地方甚至专门就干这个生意。
所以不仅仅是咸国商品利润被盘剥,难以让普通人收益,咸国进口的原料也层层加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