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方义又改换了策略继续问道
“若日后生产,此等铁甲战车年造几何?”
“以目前情况,年造百辆问题不大,再多,势必要腾挪其他车辆生产工时。”
“若能堪用,此车是越多越好好。”
观苏方义神色像是急疯了,有些饥不择食。
眼下车辆厂一年能造履带底盘也就一千两多辆,其中一半用于生产收割机,一半用于挖掘机、装载机、破碎机。
当然,也可以发展轮式挖掘机、装载机,但底盘结构和履带式天壤之别,需要重新设计和论证,生产线也要调整,人力资源和工业资源分配并不划算。
且眼下野外作业没有公路可走,履带更适合野外复杂路面作业,而轮式车辆适应性太差。
眼下产能基础上,腾挪一百多辆产能用于生产坦克底盘,是百里燕的底线指标,再多就将影响农业和工程建设,进而反应到经济层面。
即便车辆厂明年三期工程能够顺利竣工投产,百里燕也不会大量生产坦克,眼下装甲战理论几乎空白,仍然有待摸索和培养,贸然生产投入大批坦克可能得不偿失,如被腋目大量缴获,甚至日后仿制,后果不堪设想,他不想冒这个风险。
坦克项目在此之前一直处于保密状态,苏方义是不会提前知道的,他此来是另有目的,百里燕随即话锋一转问他
“苏先生有事何不打电话过来,还亲劳奔波一趟。”
“我恐电话中说不清楚,只得亲自来此。”
见苏方义说的很是焦急,百里燕忙又道
“苏先生请说。”
“掌门方才来电话,腋目舰队出现在燕国蓉城港,似有大举登陆迹象。”
“蓉城港……”百里燕思索着有关蓉城港的讯息,片刻后说“蓉城港并不大,只打蓉城港意义不大,且蓉城港距离津液港海路并不远,其打蓉城港做什么呢。来人,拿燕国地图来。”
“诺!”
护兵取来燕国地图摊在桌上,百里燕看向蓉城所在沿海与内陆地形,从地理上看,蓉城没有很大的战略价值,其次咸军出动空艇后,腋目判断出咸军的高空视野更为开阔,此番西进完走外海,避开了空艇的瞭望视野。
因此突然出现在蓉城港近海不是随意之举,定是要打蓉城。
“狂澜,你有什么建议?”
百里燕问道,狂澜不置可否说
“这些地图仅具有战略性地理概念,不具战术性参考价值,我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那就有什么说什么。”
“那你怎么想的。”
“我觉得蓉城港战略意义不大。他们已取得在津液、天云两个大港,正在为向西突破大量囤积弹药和兵力,不太可能再为了攻取一处港口实施大规模登陆。
从距离上判断,蓉城应该是他们实施内陆入侵的突破口。但蓉城港的吞吐量太小,并不利于他们登陆后的补给,要在蓉城撕开缺口,并大举入侵,他们的后勤怎么办。”
“但你不能从你掌握的情况,思考他们的逻辑,他们对南半球内陆情况并不如你了解的更多,同时你也不掌握他们的部技术手段和工业科技,站在你的思维角度上,他们打蓉城港是有局限性,但他们既然攻打蓉城,肯定是有必然的把握。”
“你是说他们有技术,或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能给他们提供便利。”
“应该是的。你又没去过蓉城,你怎么知道当地的地貌特征。这副地图只是一比一百万的地图,不是地形图,你无法知道当地的实际情况。
但如果他们出动潜艇进入蓉城港周边的内河,并在夜间实施登陆侦查,得到他们想要的地理情报,最终选择在蓉城港登陆,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