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话不投机(十月开新书,敬请大家关注)(3 / 3)

帝国行 督金卫 6940 字 2019-10-02

同其下辖的县在内,有人口逾百万,几乎抵上寻常一个郡人口。

广信本城与周边乡村百姓受灾,被分散前往广信下辖各县,每县分到迁入百姓数万,这数万百姓中有广信本城富人,富人安置于县城,农民安置于县下各村。而后分配县下土地供灾民耕作,免除三年赋税,还无偿分发农具,租用耕牛。

同时钱坊给各县当地作坊商户提供低息贷款,并免除一定赋税,鼓励这些作坊商户雇佣受灾百姓。而朝廷则向商户提供手工机械或是便利机器,供商户作坊购买,然后雇佣劳力做工,朝廷和外地富商、贵族,再向商户作坊收购成品或是半成品。

如此不仅解决了灾民安置,还能得到赚钱的生计养家糊口。如此只需应对得当,熬过第一年,稳住第二年,第三年便能有收益。

而广信炮战发于四年前,如今广信本城虽然仍是一片废墟,但广信治下其他县村却是一片繁荣。想必当初咸国用于安置灾民的钱粮,此时恐怕早已部收回。”

王砺听着心中惊奇,他忙问季锦昇道

“那长孙逃入咸国之民亦以此法安置?”

“并非如此。长孙逃入之民多大数百万众,且前两年恶疾传染死难者甚众,百里燕在清田设立病疫所,收拢无病流民,但却不允他们离开清田,如今的清田一郡,少说有五百余万人。”

“嘶……这么多!那百里燕是如何处置的。”

“据我所知,百里燕免去了清田郡县内的部税赋,至今分文未收。同时无偿分给流民土地、农具,传授耕作之法,令其自养。”

“可据本将所知,清田以南多丘陵,只有以北郡适合耕作,且此前一直以农桑为主业,盛产中下品丝织物,如何又能养活五百余万人。”

“按说是养不活,但咸国有良种,有积肥,千岳山有不计其数的牛,王将军可别忘了,还有无处不在的钱坊。朝廷若不征税,三五亩地的产出便可以养活一个五口户。

此外,咸国有大量收割机、脱粒机,集中屯田集中收割脱粒,不收五百万的人税,但仅收割机一项,每年所能带来收益顶得上几十万壮劳力,若折算成户口,约相当于四十万户。

加之良种与新式技术,咸国各郡产粮与税赋足以弥补清田一郡损失。”

“如此说,数百万流民被百里燕轻易安置了。”

“这倒没有,清田郡、桑南、桑北三地的流民远不如咸国本地民,充其量饿不死,由于人太多,若不伐木开荒,耕地依然紧张。”

“那其他诸侯可否效法?”

这才是王砺关心的问题,只有百里燕的举措能被复制,各国诸侯才有迅速恢复元气的可能,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晋国。

但季锦昇却是连连摇头,他说

“无法效法。”

“这是为何?”

“据本将所知,咸国产业如林,钱坊财力雄厚,且过去四年间从长孙、梁国、西海、中原腹地迁入、逃入咸国富人甚巨,携带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百里燕以政令安抚安置富人,同时令钱坊与司农府,鼓励各地商户、作坊雇佣进入咸国腹地的外民,如今的情势是逃入咸国的富人与流民越多,咸国的国力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