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机遇和挑战并存(2 / 3)

帝国行 督金卫 5099 字 2019-10-11

强攻,西线也必须动起来,哪怕只有东线一半的进度,也能减轻我军三成的阻力。”

“那究竟如何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战争,而不留后患,又能有利于寡人。”咸王“天真”问道,似乎在他眼里,百里燕总有办法带来十十美的方案。

“大王,眼下仍只能看一步走一步,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举国之力。倾国之力若不能速决,必成亡国之祸,还请大王慎重。”

“寡人明白了,此议今日就到此吧。寡人想知道此战结束后,我国该从长孙得到多少土地更为合适。”

“这要看大王索要何种程度的好处,但以臣之见,最好只索战区与少数未受战事波及的内陆郡,不可取未受战争波及的内陆郡。”

“那这岂不是自找麻烦。战事波及郡县皆已糜烂,寡人即便收了七郡八郡,要花多少气力投入多少钱粮恢复生机。”

“大王,如今长孙未受战争波及郡县只有南方十多郡,是他长孙国继续苟延残喘之根本,可取一取二,却不可强索更多,如若这样,必为诸侯所不忌惮。

但那些因战事糜烂郡县人口稀少,地方经济荡然无存,长孙既无力经营,也不敢回迁人口。我国取之,只要给长孙以好处,他们还是会同意的。毕竟越往北,距离危险越近,长孙即便有心拒绝我国要求,其也无此军力守住旧地,更无此胆。”

长孙受到战争波及的郡县达二十余个,剩下未受战争影响的郡县有十多个,都在南方中原腹地内陆,北方逃难的人口半数都迁入了这些郡县。

经过咸国这些年的输血,这十多个郡县勉强维持最低的财政开支,战后一旦转入和平生产,将很快恢复经济活力,成为长孙主要经济来源。

而北方二十余郡,除了围在中间的数个郡县还有千余万人口,其余郡县几乎人口绝迹,地方设施和经济产业损毁殆尽,重新回迁和安置人口恢复生产,长孙几乎没有这种财力和物力,其实咸国也腾不出手。

姜蛰的目的很明确,要割就割最肥的几个郡县,但却不能解决目前的政治问题,反会增加更多的政治麻烦。

“司农大人不让寡人取完郡,却要残地,这是何道理。”

“大王,我国取得北方与沿海郡县经营是其次的,首要目的是建立军事缓冲区。因此取得北地郡县后,需将当地人口逐步向我国疏散,但同时在每处郡县保留两到三个人口重镇,以维持当地基本财政与地方建设。

同时花费八到十年时间将铁路修通,如此内地货物便可源源不断运往各郡,而后再由车辆运往各军驻地与城池,以减轻人力需求,减少财政负担。

同时北方土地肥沃异常,驻军每年实行一季的屯田,用最好的良种,年基本的口粮几乎无需财政负担。

且长孙有橡胶,有火山,有宝石,有丰富的矿藏,更有不计其数的地下矿物,我国只需特发许可,令那些商贾与权贵,从内地招募雇工购买设备,驱使他们前去发展地方产业。

然后朝廷花钱收购,便能在接管后的五到六年后,产生正面经济效应,虽然当地人口短期内大幅减少,但只要有经济,早晚会引来更多人口。

而那些疏散内地的人口,重新安置数年后陆续恢复经济元气,转入咸国的生产供应链,集中起来的人口又能更好繁育更多的人口,等到十年二十年后,内地人口大幅增加,四五十年后再陆续向北移民,这些人口稀少的北地郡县,届时将成为咸国新的经济动力与增长热点。

此外,短期内北方仍然面临强大外部军事威胁,也不宜在北方囤积更多人口,发展普遍商品经济,以免带来更多损失。”

“若是这般,司农大人准备南迁多少人口。”

“目前我国解救的长孙郡县人口约一千余万,主要集中与广原、鼎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