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替代母乳:麦乳精,炼乳,奶粉,牛奶。
牛奶在医院没法订,麦乳精和炼乳太贵买不起,或者说实在是舍不得钱买,最后还是选择了奶粉。
这个年代还没有包装好的鲜奶,都是从就近的奶场订购鲜奶。
用璃璃**装着,一毛钱一**,每天会有专门的送奶工人骑着三轮车到处送。人家只需要每天把喝完的**子放在门外的奶箱里,送奶工人会收走旧**,放进装满鲜奶的新**。
不用刷洗,奶场会在灌装前进行统一的清毒清洗。
奶箱即没有盖也不能锁,也不用耽心,没有人偷拿。这是个纯朴的让后世人不敢置信的年代。
麦乳精和炼乳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辽东这边市面上都是上海咖啡厂生产的。
在这个年代上海产就代表着最好的东西。
这两样东西都属于这个年代的奢侈品,‘高昂’的价格不是这个时候老百姓家里能承受得起的,一般就是年节的时候送礼用。而且还不是家家都送得起,更不是家家都舍得送。
这个时代的奶粉部是脂粉,人缺油缺脂啊。
国家对奶粉的分级起始于七十年代末,成功在八十年代初,八一年,黑龙江乳业研制,在73年这会儿市面上都是一样的脂产品。
左一刀告诉刘桂新,奶粉不能冲的太浓,孩子吸收不了,要尽量冲淡点。
刘桂新还买了一点儿饼干,用热水泡透了喂孩子一点儿,想着这个是面制品,应该比奶粉顶饿些。
这个年代的饼干如果放到后世,不要钱估计也不会有人吃,但在这个时候,属于高档东西,一年也舍不得给孩子买几次。大人是根本不会去碰的,舍不得。
也没有奶**,就是用羹瓷儿舀着,慢慢一点一点的喂着孩子,看着他吃一点儿就开始耽心会不会吐。手术真的成功了,不吐了。
当孩子第一次拉出耙耙,刘桂新高兴的哭起来。连孩子肚皮上扭曲的那一大条蜈蚣瞅着都顺眼了许多。
孩子的身体很弱,恢复的也慢,一直到进了五月,左一刀才肯定的对刘桂新说:“好了,没事了,这孩子也是命大,回去喂食什么的注点意就行了。尽量喂稀一点。”
刘桂新抱着孩子给左一刀深深的鞠了一躬,眼泪抑制不住的涌出来,哽咽着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