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着魏国公的奏章上。
    文武之争,有时候就是那么的无聊。但其实可以看做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碰撞。
    明中期时文官集团的力量早就急剧的膨胀。这时候,有人想要动生员们的“权利”,自然不会得到支持。
    对于武臣们来说,唯一的利好大概是张昭业已“一统江湖”,军方上下只有一个声音。不像文臣还有一堆山头。
    金陵城中的纷争如此。而在扬州城中则是另外一番场景。
    扬州城本地的缙绅大族于家的头面人物致仕的湖广左参政,两榜进士于伟诚在午后时分,邀请李巡道至府中小酌。
    清秋时节,风吹过就是一地黄叶。精美的江南园林之中,小桥流水、怪石嶙峋。
    于伟诚将近六十岁,一身布袍,头戴璞头,颌下一缕长须。显得清廋矍铄。
    “李大人,还请你在张使相面前美言几句啊!我那侄孙也是受人蛊惑呐。”
    寒暄之后,于伟诚径直提出要求。
    张昭明天见李巡道,意思已经传达。于家这里自然也是知道。
    李巡道心里一阵苦笑,这是我美言就能办成的吗?读书人闹事是什么性质?看看真理报最近的“批判”文章!张使相八成是要下重手的。
    若非他先下手为强,扬州这边的局势恐怕一发不可收拾。读书人闹起事来,只要死一个,张使相的麻烦就大了。
    李巡道拱手道:“于前辈,非是晚生推脱,真理报上的风声想必于前辈也知道。晚生只能说尽力一试,并没有把握劝说张使相轻恕那些读书人。”
    于伟诚点点头,叹口气道:“多谢李大人!”
    别看在江南地区秀才仿佛不值钱:秀才满地走。但其实只是表象。任何一个传承几十年的大家族必须要保证后辈读书人不断,才能延续辉煌。
    而家族里的后辈力量、根基便是“生员”。于家虽然为扬州大族,当地缙绅,但损失一个秀才也是非常心疼的。
    …
    …
    “江南园林确实天下一绝,鬼斧神工啊。”
    张昭接见李巡道是在扬州城外的大盐商陆奇文的园子中。早秋季节,另有一种荒芜的美景。
    他今天是带着妻妾们来这里游玩,局势已经稳定,自然要带她们出来多转转。
    顺便和李巡道见一见。
    李巡道穿着便服,跟着张昭走进一处精美的楼阁中。但见前门石榴树排开,后面湖泊波光粼粼。残荷铺陈。白鹭戏水,闻人声而飞还。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