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不会忘记】(2 / 4)

温和为何物……”

字幕。

“1907年7月15日,秋锦就义于绍兴顾轩亭口,年仅32岁。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只用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鉴湖女侠的期望,“给世人一个安宁祥和的家。”

画面切换。林觉民家。

字幕。

1911年,林觉民从瀛洲留学归来,决心去粤州参加起义,回家与妻子告别。1911年4月24日夜,林觉民在赴粤州途中,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27日,在黄新率领下的120多人起义军攻入粤州总督府衙门。

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多数战死。黄骅港起义失败。无情未必真豪杰,莲子如何不丈夫。林觉民抛弃小家,但他革命是为了当时的四万万同胞。林觉民乃大丈夫,惜哉痛哉。

字幕。

1912年2月12日,神州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清帝退位。1912年3月,袁石凯在京州宣誓就职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窃取。国父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画面转换。

瀛洲人入侵神州东北三省。

瀛洲人入侵华北,杀抢掠画面。

夷州军人奋起抵抗。

张志忠,赵登雨,郝孟林抗战以及牺牲画面。

画面转换。

瀛洲侵略者投降画面一一呈现,以及简要文字介绍。

瀛洲裕仁天皇在念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宣布无条件投降。

大公报上的瀛洲人投降消息。

瀛洲国民听到投降的消息后跪地。

在关岛,瀛洲军人听到投降的消息后痛哭。

瀛洲战俘站成一排收听投降消息。

在东京城的密苏里舰,瀛洲代表准备签署投降书。

南京城,瀛洲的总参谋长向何迎卿递交投降书。

华北战区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举行。

在瀛洲,美军士兵接收一个海军基地。

侵略神州的瀛洲军队向神州军队投降……

画面转换,抗美援朝。

正是严冬时节,满屏的一片白雪皑皑中,志愿军跨江入朝的滚滚战车和人挨着人、队列挨着队列的钢铁人流,正在通过鸭绿江大桥。

长长的战车与队列人流,一眼望不到首尾。

画面里的一角,是桥头的路边。有一位军人正挥着双臂打着拍子,一些女战士貌似部队的文工团,正在高唱着什么……

台下的观众,大多出生于于保家卫国入朝参战刚刚结束不久的阶段。

从幼儿园到中小学,课本和影视剧让他们对这段历史有了足够的了解。

换言之,他们就是在这些英雄事迹的熏陶和影响中长大的。

当时最受市民们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最受男孩子们喜欢的,就是那些打仗的电影……

尽管现在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喜欢那些无所不能的大片和网游,当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战争类黑白片出现时,他们的小心脏立刻就被牢牢抓住了。

那几乎就是他们少儿时期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

此时牛尔一身迷彩服,在舞台一侧手拿麦克唱到,“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蔡琳琳身着夏季女空服,在舞台的另一侧接着唱到,“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此时虽然是志愿军和钢铁洪流的背景画面,歌声的旋律却没有常见的那种威武雄壮和气

势磅礴,而是更像流行乐的轻柔舒缓,还略带有一丝丝伤感怀旧的味道。

我是哪一个的“个”,以及哪一朵的“朵”,曲调在这两个字上就像是打了一个对号一样。降调后的音调突然又上扬,立刻就在前面略带伤感怀旧的味道中,撒进了一缕蓬勃向上的阳光。

背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