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到这个程度,就可以解释一下小说中,刘兆璘他为什么要用如此一种来回绕弯的方法‘自杀’了。
文中已解释过,当有人向嘉靖皇帝告发有‘胡僧献长生不老术’一事后,刘兆璘再也不能像起初设想那样,附身在胡僧身上离开皇宫。
现在胡僧的去留只能由嘉靖皇帝决定,刘兆璘他说了不算,必须得想别的法子离开。
也许有人要问,那个小黄门拿着刘兆璘的腰牌就可以出宫,那他为啥不干脆自己跑呢?
因为刘兆璘他是丹房总管,他炼出的丹药专供嘉靖皇帝一人服用。
这要是起了异心想下毒害嘉靖皇帝,很难有人能及时阻止他!
他刘兆璘属于核心部门的领导,一举一动都要受皇帝直辖的厂卫监控,行踪是要时时报备的。
这白天想出宫容易,但要是黄昏前不回宫点卯,立马就会有几十队锦衣卫四处捉拿他。
作为一个外部特征过于明显(声音尖细,没有胡须)的宦官,刘兆璘他几乎没有可能躲过锦衣卫的搜捕。
所以刘兆璘能否离开皇宫的关键在嘉靖皇帝身上。
只要皇帝肯放过刘兆璘,那锦衣卫自然懒的理他。
那么嘉靖皇帝他能不能放过刘兆璘呢?不能!
就算刘兆璘死了,这位因没有仙丹可服用而大发雷霆的嘉靖皇帝也一定会安排御医清查他的死因。
只有在刘兆璘他因为‘试丹毒发而殉职’的情形下,嘉靖皇帝才有可能因感怀刘兆璘的忠诚而厚葬他。
既然皇帝都将刘兆璘死亡事件定性为‘忠诚殉职’,那么锦衣卫们自然不会冒着触犯皇帝逆鳞的风险,私下去调查刘兆璘的真正死因。
这样,那个被刘兆璘派出宫的小黄门才有可能逃过锦衣卫的监视。
总管一级的内侍每天都要晨昏两次点卯,而小太监不在此列(数量太多实在点不过来)。
小太监可以因公出远门,但返回时必须出示由所属内侍总管签发的出宫手令才可回宫。
这样一来,事务繁忙(主要负责监视城中的文武大臣)的锦衣卫很可能注意不到一个走失的小黄门。
就算能注意到,那肯定也是十几天之后的事情(离宫时间远超合理出差范畴)。
这时小黄门早就隐姓埋名得远走高飞了,怎么追查?
现在问题集中在怎么让嘉靖皇帝认定刘兆璘是‘试丹毒发而殉职’。
说实话,这点相当不容易!
首先,刘兆璘他是一代名医,而这炉‘有毒’的丹药还是他自己监督炼制的。
一届名医居然不知道自己开出来的药方有没有毒,说出来谁信啊?
第二,刘兆璘所服用的丹药一定是经过猫犬试毒环节的丹药。
连猫狗都毒不死的丹药居然能把一代名医给毒死了,这显然不合理。
第三,得通过验尸御医的嘴,明确无误地向嘉靖皇帝反馈刘兆璘他是死于丹药中所含的哪一种成份,皇帝才会相信刘兆璘他是因为‘试丹毒发而殉职’。
这死因不明或查不出毒物可都交待不过去!
因此丹药本身有毒这种情形基本是不用考虑的。
只能从那些原本无毒,只是碰到一起才有毒的药物身上(比如甘草与甘遂)想办法。
就这样,刘兆璘他在‘十八反’里挑中了‘藜芦’这味中药!
(藜芦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这是因为‘藜芦’这味中药是大夫亲身试药时,为避免急性药物中毒而常备的催吐剂。
本来试方时的药物剂量就小,还经过了动物试毒环节。
这样要还感觉不对,那就赶紧灌几口掺有藜芦药粉的酒水催吐。
如此三点齐下,才能将药物中毒的影响降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