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刘宇直言将征伐刘禅之南楚。
镇国公关羽在前几年病逝,近七十岁的护国公赵云自请挂帅出征,不灭刘禅,誓不返回长安!
刘宇本来担忧赵云的身体,南楚在交、益两州之南,瘴气更多,湿气更大,赵云现在的身体真不一定能够适应得了,但赵云一句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为将者以死在疆场方为荣,刘宇感动之下,当即下旨赵云为平南大将军,领兵二十万,其中一万陌刀军南下。
南下大军之中,除了赵云这个主帅,还有庞会、徐盖等不少年轻将才,可谓声势浩大。
大军行至交州苍梧郡一带,消息也才传动南楚国的扶南城。
得知是赵云挂帅,魏延大惊失色,他虽然为人倨傲,但面对赵云、关羽这等级数的猛将,他还是傲不起来的,毕竟当年与赵云短暂交手差点几个回合就被杀,怎能没有心理阴影!
不过,魏延也不可能避退得了,交战是唯一的选择。
魏延也点齐南楚所有兵马,总共二十七万,他还特地邀请马谡、邓芝、廖化等人商讨,要求三人再此存亡之际,团结一心,共同打退赵云汉军,保住南楚国。
三人皆应声,魏延觉得三人怎么说也是跟随诸葛亮,几十年征战,最终打下的这南楚国江山,无论如何不会在这种时候与他内杠。
魏延令马谡为前锋,廖化为左军,邓芝为又军,三人加在一起约为十一万之众,魏延独领大约十六万兵为中军,所有南楚大军开往边境准备迎战赵云汉军。
魏延这是要孤注一掷,要么打退赵云汉军,要么干脆一败到底,不作他想。
两军在交趾郡以南的林邑一带接战,虽然汉军只有二十万,但却有一万精锐的陌刀军,加上汉军士兵人人皆有战甲,相反南楚国贫瘠,几乎生产不出合格的战甲,连兵器质量也很差,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论整体战斗力,二十万汉军绝对碾压二十七万南楚国大军。
赵云亲自策马前出,指明挑战魏延。
魏延虽比赵云年轻几岁,可当年的阴影,他绝不敢这般与赵云厮杀,遂不敢出战。
赵云骂魏延胆小如鼠,不如早些投降,以图激出魏延,可惜魏延依旧不敢出战。
魏延心想,赵云勇武,汉军强盛,他若想取胜,唯有依靠地利打持久战,汉军有北方士兵,就是南方士兵,一时也难适应南楚的湿热的气候,日久之下,赵云汉军要么军心士气大落,要么直接退兵,彼时便是他魏延带着南楚大败汉军,有此功绩,南楚上下更加没有能再反对他魏延者。
魏延想得很好,只是也要邓芝、马谡、廖化等人配合才行。
诸葛亮生前秘密召见邓芝、马谡二人,他对二人的交待只有一句话,必要之时可以投汉!显然诸葛亮早就料到他死后魏延把控南楚军政,而大汉也一定会派遣大军南征的局面,与其让南楚最后落入魏延这样的人手中,不如让其与大汉融合,成为大汉的一部分。
当日,两军首战,汉军占据绝对上风,但魏延命令南楚大军全部退守营寨,到是挡住了汉军的攻势,汉军不得不也下寨,与南楚军对峙。
当夜,邓芝、马谡二人先是联系了赵云汉军,紧接着又只会廖化,告知诸葛亮生前的交待,言无论廖化如何选择,邓芝、马谡都将在次日反戈魏延。
廖化能怎么选择,本来他也被魏延打压得厉害,也看不惯魏延的为人,既然是诸葛亮生前的交待,邓芝、马谡二人都已经做了选择,他自然只能跟随邓芝、马谡一道。
汉军营中,赵云得知邓芝、马谡二人将反戈魏延,迟一些又接到廖化同样准备反戈魏延,他顿时大喜。
次日,汉军大举发动攻势,攻打南楚军营寨。
晌午时分,邓芝、马谡、廖化三人齐齐倒戈,连同赵云汉军三面夹击魏延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