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之为会试。r
nt
会试取三百人,进入皇宫,由刘宇亲自主考,进行最后的殿试。r
nt
人人都以为刘宇只会从中选十到二十人履行当年承诺,授予官职。r
nt
然而,殿试过后,刘宇足足选中了二百二十人,其中女子五人,且定下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r
nt
状元、榜眼、探花当场授予官职,其中状元授予正六品官,榜眼授予从六品官,探花授予正七品官。r
nt
剩下二百一十七人,刘宇也全部授予士人身份,称为进士!同时建立翰林院,全部进入翰林院培养,将所有进士又分为三甲,一甲前三十名,二甲三十到六十名,六十名靠后全部为三甲。每一名进士朝廷每月补助五斛米粮,同时有百亩免税田。翰林院培养一到三个月后,陆续再授予官职,派往各地。也就是说,包括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内二百二十人,全部都将授予官职。r
nt
其余没有被录取的七百八十人也授予举人身份,有五十亩免税田,同时朝廷每月补助举人两斛米粮。且三年后再次科考,举人可直接进京参加会试科考,而不必再次参加县郡级科考。又赐予考过县级试的学子秀才身份,三年后不用再次参加县级试,同时朝廷每月补助秀才五斗米粮。r
nt
这消息一出,进士、举人、秀才们欢呼的同时,也真正震动了天下各阶层,特别是士族门阀阶层。r
nt
这个时候,士族门阀们就是再傻,也闻出味道来了。r
nt
以往,士族门阀垄断书籍,垄断举荐为官之特权。每一年,士族加在一起都会向朝廷推举数十上百名人才为官,为朝廷效力。r
nt
可是六年多前,朝廷便在各个郡县建立学堂,招收多以寒门为主的学子,无需各士族门阀就培养出大量读书人才,这也就罢了,现如今朝廷还以科考的方式,一下子录取了二百多名进士准备授予官职,更甚至准备三年一次考核,也就是说,朝廷每三年就能自行选拔出两三百,甚至更多的人才,朝廷不再需要士族培养人才,不再需要士族来举荐人才。r
nt
这,这……此举是要断了各个世家门阀持续发展壮大的根基呀。r
nt
也不知道是从两年前还是三年前开始,各郡县的集市上出现大量纸制书籍,这些纸制书籍,不仅纸的质量极为上佳,且上面刊写的文字也极其标准与清晰,刻印上去的一般。r
nt
更可怕的是,这些纸制书籍相比较竹简书籍,不仅简单易携带易阅览易保存,价格也极为便宜。比如一篇论语,一万多字,若是用竹简则足足几十卷竹简之多,又重又不易保存,也不好阅览。可纸制书籍,不过薄薄的一本,价格还只有几十卷竹简的十分之一不到。r
nt
相比较竹简书籍,这么多的便利外加低廉价格,导致这两年竹简书籍市场瞬间没落,民间的书籍流量越来越庞大,还有书写的纸张,也大规模出现在市集,价格同样极为便宜。r
nt
其实,这得益于长安城一带的造纸作坊与活字印刷术,早在十年前活字印刷技术就准备着了,一直等合格纸张的出现,经过多年实验,才在三年多前造出质量合格,成本足够低的纸张。r
nt
两到三年前,大量纸制书籍与书写纸张的出现,直接打击了各士族门阀对书籍的垄断,对人才培养的垄断,现如今科考选才为官一出,又打击了各士族门阀举荐人才的特权。r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