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侠僧(2 / 7)

玄溪旧事 二月杏 15680 字 2019-10-14

起来,就如耍场戏子一般,满船人都一齐笑起来。周镇抚悄悄的与杨益说道“这和尚必是有法的,我们正要寻这样人,何不留他去你舱里问他?”

杨益道“说得是,我舱里没家眷,可以住得。”就与和尚说道“你既与众人打伙不便,就到我舱里权住罢。随茶粥饭,不要计较。”

和尚说道“取扰不该。”

和尚就到杨益舱里住下。

一住过了三四日,早晚说些经典或世务话,和尚都晓得。

杨益时常说些路上切要话,打动和尚,又与他说道要去安庄县做知县。和尚说道“去安庄做官,要打点停当,方才可去也。”

杨益把贫难之事,备说与和尚。和尚说道“小僧姓李,原籍是四川雅州人,有几房移在威清县住,我家也有弟兄姊妹。我回去,替你寻个有法术手段得的人,相伴你去,才无事。若寻不得人,不可轻易去。我且不上武当了,陪你去广里去。”

杨益再三致谢,把心腹事备细与和尚说知。这和尚见杨益开心见诚,为人平易本分,和尚愈加敬重杨公,又知道杨公甚贫,去自己搭连内取十来两好赤金子,五六十两碎银子,送与杨公做盘缠。杨公再三推辞不肯受,和尚定要送,杨公方才受了。

不觉不知在船中半个月余,来到广东琼州地方。周镇抚与杨公说“我往东去是连州,本该在这里相陪足下,如今有这个好善心的长老在这里,可托付他,不须得我了。我只就此作别,后日天幸再会。”又再三嘱付长老说道“凡事仗。”长老说“不须分付,小僧自理会得。”

周镇抚又安排些酒食,与杨公、和尚作别。饮了半日酒,周望另讨个小船自去了。

且说杨公与长老在船中,又行走了几日,来到偏桥县地方。

长老来对杨公说道“这是我家的地方了,把船泊在马头去处,我先上去寻人,端的就来下船,只在此等。”

和尚自驼上搭连禅杖,别了自去。一连去了七八日,并无信息,等得杨公肚里好焦。

虽然如此,却也谅得过这和尚是个有信行的好汉,决无诳言之事,每日只悬悬而望。

到了第九日上,只见这长老领着七八个人,挑着两担箱笼,若干吃食东西;又抬着一乘有人的轿子,来到船边。掀起轿帘儿,看着船舱口,扶出一个美貌佳人,年近二十四五岁的模样。

看这妇女生得如何?诗云独占阳台万点春,石榴裙染碧湘云。眼前秋水浑无底,绝胜襄王紫玉君。

又诗云海棠枝上月三更,醉里杨妃自出群。马上琵琶催去急,阿蛮空恨艳阳春。

说这长老与这妇人与杨公相见已毕,又叫过有媳妇的一房老小,一个义女,两个小厮,都来叩头。长老指着这妇人说道“他是我的嫡堂侄女儿,因寡居在家里,我特地把他来伏事大人。他自幼学得些法术,大人前路,凡百事都依着他,自然无事”就把箱笼东西,叫人着落停当。

看看天色已晚,长老一行人权在船上歇了。这媳妇、丫鬟去火舱里安排些茶饭,与各人吃了,李氏又自赏了五钱银子与船家。

杨公见不费一文东西,白得了一个佳人并若干箱笼人口,拜谢长老,说道“荷蒙大恩,犬马难报!”

长老道“都是缘法,谅非人为。”饮酒罢,长老与众人自去别舱里歇了。

杨公自与李氏到官舱里同寝,一夜绸缪,言不能荆次日,长老起来,与众人吃了早饭,就与杨公、李氏作别,又分付李氏道“我前日已分付了,你务要小心在意,不可托大!荣迁之日再会。”长老直看得开船去了,方才转身。

且说这李氏,非但生得妖娆美貌,又兼禀性温柔,百能百俐。也是天生的聪明,与杨公彼此相爱,就如结发一般。

又行过十数日,来到t江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