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肚量(2)(3 / 4)

玄溪旧事 二月杏 7233 字 2019-10-14

军马,自相蹂踏。

斩首五百余级,余贼溃散。

钱~胜了一阵,想道“此乃侥幸之计,可一用不可再也。若贼兵大至,三百人皆为齑粉矣。”此去三十里外,有一村,名八百里,引兵屯于彼处,乃对道旁一老媪说道“若有人问你临安兵的消息,但言屯八百里就是。”

却说黄巢听得前队在石鉴镇失利,统领大军,弥山蔽野而来。

到得镇上,不见一个官军,遣人四下搜寻居民问信。少停,拿得老媪到来,问道“临安军在那里?”老媪答道“屯八百里。”

再三问时,只是说“屯八百里”。黄巢不知“八百里”是地名,只道官军四集,屯了八百里路之远,乃叹道“向者二十弓弩手,尚然敌他不过,况八百里屯兵乎?杭州不可得也!”

于是贼兵不敢停石鉴镇上,径望越州一路而去,临安赖以保。

有诗为证能将少卒胜多人,良将机谋妙若神。三百兵屯八百里,贼军骇散息烽尘。

再说越州观察使刘汉宏,听得黄巢兵到,一时不曾做得准备,乃遣人打话,情愿多将金帛犒军,求免攻掠。

黄巢受其金帛,亦径过越州而去。原来刘汉宏先为杭州刺史,董昌在他手下做裨将,充募兵使,因平了叛贼王郢之乱,董昌有功,就升做杭州刺史,刘汉宏却升做越州观察使。

汉宏因董昌在他手下出身,屡屡欺侮,董昌不能堪,渐生嫌隙。今日巢贼经过越州,虽然不曾杀掠,却费了许多金帛,访知杭州到被董昌得胜报功,心中愈加不平。有门下宾客沈苛献计道“临安退贼之功,皆赖兵马使钱~用谋取胜。闻得钱~智勇足备,明公若驰咫尺之书,厚具礼币,只说越州贼寇未平,向董昌借钱~来此征剿;哄得钱~到此,或优待以结其心,或寻事以斩其首。董昌割去右臂,无能为矣。方今朝政颠倒,宦官弄权,官家威令不行,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若吞并董昌,奄有杭越,此霸王之业也。”

刘汉宏为人志广才疏,这一席话,正投其机,以手抚沈苛之背,连声赞道“吾心腹人所见极明,妙哉,妙哉!”即忙修书一封汉宏再拜,奉书于故人董公麾下顷者巢贼猖獗,越州兵微将寡,难以备御。闻麾下有兵马使钱~,谋能料敌,勇称冠军。今贵州已平,乞念唇齿之义,遣~前来,协力拒贼。事定之后,功归麾下。聊具金甲一副,名马二匹,权表微忱,伏乞笑纳。

原来董昌也有心疑忌刘汉宏,先期差人打听越州事情,已知黄巢兵退;如今书上反说巢寇猖獗,其中必有缘故,即请钱~来商议。钱~道“明公与刘观察隙嫌已构,此不两立之势也。闻刘观察自托帝王之胄,欲图非望;巢贼在境,不发兵相拒,乃以金帛买和,其意不测。明公若假精兵二千付~,声言相助,汉宏无谋,必欣然见纳,乘便图之,越州可一举而定。于是表奏朝廷,坐汉宏以和贼谋叛之罪,朝廷方事姑息,必重奖明公之功。明公勋垂于竹帛,身安于泰山,岂非万之策乎?”

董昌欣然从之,即打发回书,着来使先去。

随后发精兵二千,付与钱~,临行嘱道“此去见几而作,小心在意。”

却说刘汉宏接了回书,知道董昌已遣钱~到来,不胜之喜,便与宾客沈苛商议。沈苛道“钱~所领二千人,皆胜兵也。若纵之入城,实为难制。今俟其未来,预令人迎之,使屯兵于城外,独召钱~相见。彼既无羽翼,惟吾所制,然后遣将代领其兵,厚加恩劳,使倒戈以袭杭州。疾雷不及掩耳,董昌可克矣。”

刘汉宏又赞道“吾心腹人所见极明,妙哉,妙哉!”即命沈苛出城迎候钱~,不在话下。

再说钱~领了二千军马,来到越州城外,沈苛迎住,相见礼毕。沈

苛道“奉观察之命,城中狭小,不能容客兵,权于城外屯札,单请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