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卒,参拜已毕,禀问要抬出放告牌。
重湘想道“五岳四海,多少生灵?上帝只限我六个时辰管事,倘然判问不结,只道我无才了,取罪不便。”心生一计,便教判官分付“寡人奉帝旨管事,只六个时辰,不及放告。你可取从前案卷来查,若有天大疑难事情,累百年不决者,寡人判断几件,与你陰司问事的做个榜样。”
判官禀道“只有汉初四宗文卷,至今三百五十余年,未曾断结,乞我王拘审。”
重湘道“取卷上来看。”
判官捧卷呈上,重湘揭开看时
一宗屈杀忠臣事。原告韩信、彭越、英布;被告刘邦、吕氏。
一宗恩将仇报事。原告丁公。被告刘邦。
一宗专权夺位事。原告戚氏。被告吕氏。
一宗乘危逼命事。原告项羽。被告王翳、杨喜、夏广、吕马童、吕胜、杨武。
重湘览毕,呵呵大笑道“恁样大事,如何反不问决?你们六曹吏司,都该究罪。这都是向来阎君因循担阁之故,寡人今夜都与你判断明白。”
随叫直日鬼吏,照单开四宗文卷原被告姓名,一齐唤到,挨次听审。
那时振动了地府,闹遍了陰司。
有诗为证每逢疑狱便因循,地府阳间事体均。今日重湘新气象,千年怨气一朝伸。
鬼吏禀道“人犯已拘齐了,请爷发落。”
重湘道“带第一起上来。”
判官高声叫道“第一起犯人听点!”
原、被共五名,逐一点过,答应原告韩信有,彭越有,英布有。被告刘邦有,吕氏有。
重湘先唤韩信上来,问道“你先事项羽,位不过郎中,言不听,计不从;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如何又起谋叛之心,自取罪戮,今日反告其主!”
韩信道“阎君在上,韩信一一告诉。某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又救汉皇于荥阳,虏魏王豹,破代兵,禽赵王歇;北定燕,东定齐,下七十余城;南败楚兵二十万,杀了名将龙且;九里山排下十面埋伏,杀尽楚兵;又遣六将,逼死项王于乌江渡口。造下十大功劳,指望子子孙孙世享富贵。谁知汉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将某贬爵。吕后又与萧何定计,哄某长乐宫,不由分说,叫武士缚某斩之;诬以反叛,夷某三族。某自思无罪,受此惨祸,今三百五十余年,衔冤未报,伏乞阎君明断。”
重湘道“你既为元帅,有勇无谋,岂无商量帮助之人?被人哄诱,如缚小儿,今日却怨谁来?”
韩信道“曾有一个军师,姓蒯,名通,奈何有始无终,半途而去。”
重湘叫鬼吏,快拘蒯通来审。
霎时间,蒯通唤到。重湘道“韩信说你有始无终,半途而逃,不尽军师之职,是何道理?”
蒯通道“非我有始无终,是韩信不听忠言,以致于此。当初韩信破走了齐王田广,是我进表洛阳,与他讨个假王名号,以镇齐人之心。汉王骂道‘胯下夫,楚尚未灭,便想王位!’其时张子房在背后,轻轻蹑汉皇之足,附耳低言‘用人之际,休得为小失大。’汉皇便改口道‘大丈夫要便为真王,何用假也?’乃命某赍印封信为三齐王。某察汉王,终有疑信之心,后来必定负信,劝他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以观其变。韩信道‘筑坛拜将之时,曾设下大誓汉不负信,信不负汉。今日我岂可失信于汉皇?’某反复陈说利害,只是不从,反怪某教唆谋叛。某那时惧罪,假装风魔,逃回田里。后来助汉灭楚,果有长乐宫之祸,悔之晚矣。”
重湘问韩信道“你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是何主意?”
韩信道“有一算命先生许复,算我有七十二岁之寿,功名善终,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