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奇文(6 / 7)

玄溪旧事 二月杏 9766 字 2019-10-16

把个‘八’字扣的紧紧,万不能移到七口、九口去。”唐敖道“还有一个题目,是‘子华使于齐’至‘原思为之宰’。他的破题,此时记不明白。我只记得到了渡下,他有两句是“休言豪富贵公子,且表为官受禄人。’诸如此类,小弟也记不了许多。但此等不通之人,我在他眼前卑躬侍立,口口声声,自称‘晚生’,岂不愧死!”林之洋道“‘晚生’二字,也无甚么卑微。若他是早晨生的,你是晚上生的,或他先生几年,你后生几年,都可算得晚生,这怕甚么!刚才那先生念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当时俺听了,倒替你们耽心惟恐他要讲究反切,又要吃苦。如今平安回来,就是好的,管他甚么‘早生、晚生’!据俺看来今日任凭吃亏,并未劳神,又未出汗,若比黑齿,也算体面了。”

忽见有个异兽,宛似牛形,头上戴着帽子,身上穿着衣服,有一小童牵着,走了过去。唐敖道“请教九公小弟闻当日神农时白民曾进药兽,不知此兽可是?”多九公道“此正药兽,最能治病。人若有疾,对兽细告病源,此兽即至野外衔一草归,病人捣汁饮之,或煎汤服之,莫不见效。设或病重,一服不能除根;次日再告病源,此兽又至野外,或仍衔前草,或添一二样,照前煎服,往往治好。此地至今相传。并闻此兽比当日更广,渐渐滋生,别处也有了。”林之洋道“原来他会行医,怪不得穿着衣帽。请问九公这兽不知可晓脉理?可读医书?”多九公道“他不会切脉,也未读过医书。大约略略晓得几样药味。”林之洋指着药兽道“俺把你这厚脸的畜牲!医书也未读过,又不晓得脉理,竟敢出来看病!岂非以人命当耍么!”多九公道“你骂他,设或被他听见,准备给你药吃。”林之洋道“俺又不病,为甚吃药?”多九公道“你虽无病,吃了他的药,自然要生出病来。”说笑间,回到船上,大家痛饮一番。

走了几时,这日风帆顺利,舟行甚速。唐敖同林之洋立在柁楼,看多九公指拨众人推柁。忽见前面似烟非烟,似雾非雾,有万道青气,直冲霄汉,烟雾中隐隐现出一座城池。林之洋道“这城倒也不小,不知是甚地名?”多九公把罗盘更向,望一望道“据老夫看来前面已到淑士国了。”唐敖道“小弟只觉这青气中含着一股异味,九公可知其详么?”多九公道“老夫虽路过此地,因未近观,不知是何气味。”林之洋道“青属甚味,难道书上也未载着么?”唐敖道“按五行五味而论东方属木,其色青,其味酸。不知彼处可是如此。”林之洋望着迎面嗅了一嗅,把头点了两点,道“妹夫这话,只怕有些意思。”

说话间,相离甚近,惟见梅树丛杂,都有十数丈高。那座城池隐隐约约,被亿万梅树围在居中。不多时,船已收口。林之洋素知此地不通商贩,并无交易,因恐唐敖在船烦闷,所以照会众水手在此拢岸,将船停泊,三人约会同去。多九公道“林兄何不带些货物?设或碰着交易,也未可知。”林之洋道“淑士国从来买卖甚少,俺带甚物去呢?”多九公道“若据‘淑士’两字而论,此地似乎该有读书人。要带货物,惟有笔墨之类最好,并且携带也便。”林之洋点头,随即携了一个包袱。三人跳上三板,众水手用棹摆到岸边,一齐上岸,穿入默林,只觉一股酸气,直钻头脑,三人只得掩鼻而行。多九公道“老夫闻得海外传说淑士国四时有不断之齑,八节有长青之梅。齑菜多寡,虽不得而知,据这梅树看来,果真不错。”过了默林,到处皆是菜园,那些农人,都是儒者打扮。走了多时,离关不远,只见城门石壁上镌着一副金字对联,字有斗大,远远望去,只觉金光灿烂。上面写的是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多九公道“据对联看来,上句含着‘淑’字意思,下句含着‘士’字意思。这两句却是淑土国绝好招牌,怪不得就在城上施展起来。”唐敖道“此地国王,据古人传说乃颛顼之后。看这景象,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