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三问(1 / 3)

攀景 万般不如 3245 字 2021-08-16

赵汐前行,周围之景不断变化,山间小院,茂密丛林,云海高峰,最后来到一座城中。

枯城纸火纷飞,众人欲断神魂。此刻即使血肉不衰,神魂充盈之态,同样也禁不住迷茫失色。

满地白纸黑字的宣纸和黄纸朱砂般的符箓,一片荒凉狼藉,随风刮过一席宣纸,上面所书竟只是一些凡俗乱语,诗词歌赋,荒诞不羁,上面更是血迹斑斑,随着风中奇异竟是不断自焚于空,又一会竟从空中衍生出更多,阴森恐怖,仿佛一切都在流逝又回到。那黄纸符箓之上,其奥妙道法之力早就枯竭消散,不知是何等规则,不知有何妙用,更是早早失去了当日神韵,变作一张废纸。火光之声,纸张卷动之声,此处一片嘈杂纷乱混进这不时吹起的凉风之中,随意的摇曳着,随波逐流。此处灯火不知起源何处,只是隐隐感觉在前路的远方,在这城中显得那般昏暗无力,即使连事物的影子都是倒映的模糊不清。

似是萧萧暮色,殇城早空,独径无踪。赵汐行走在此城之中,心中不由的有些孤寂,这玄黄淬炼之身都不由的有些凉意升起。看着满目疮痍,空寂游荡。只能是暂时压制住心中如火一般的焦急。安抚心神,平静的观望,安静的聆听,此间风光,倒是索然无味。望城中岁月,听城中往事,切身感受这此中哀绪。继续追逐着老人呢喃的声音,平静的追着,逐着,只是手中的长刀握的更紧一些了。

那薄薄迷雾不时地飘荡在赵汐眼前,似是有些想法,好像再努力一把,就要遮住赵汐的眼帘。赵汐时不时的挥臂驱赶,带起的微风将这薄雾掀开,其下的脚步倒是没有停歇,却也不知道在多少次挥臂之后,眼中不远处出现一丝幽亮之色,不时的浮出一团幽火,火光呈现墨绿之色,这火光却也奇怪,似乎是将所有光华收敛,不曾溢散,那火光就延伸在焰火之中,咫尺之间,不见其光,诡异至极,难以理解。赵汐赞叹世界之大之际,也不由的升起一丝忌惮,未知的忌惮。

“呼……”又一阵凉风溜过,就是那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微风。只是这次更凉,竟没有停歇的意思。渐行渐涨,瞬间大作,吹人乱,吹雾散。势要将此中纷飞吹走,换此处一个晴明朗朗。

赵汐还未待完全反应,突兀之间,寒光大作,是真正的寒光,此光幽冷,高傲,不带一丝丝的温暖之色。乍现之间可证岁月悠悠,万物沉浮。像是在世间逗留了很久很久,见过人生百态,生死轮回。

再去看眼前之景,早已大有不同。

古稀提琉璃,

寒光尽挥洒。

却见朱玉台,

其上三生石。

此间光景似是那烙印在传说之中,流淌于亘古的长河之畔。直看的赵汐目瞪口呆,思维停滞,张口之下久久不能说出半个字来。

“来了?”此处幽幽,惊现一言。不用猜想,是从台下提着琉璃盏的古稀老妪口中传出,再看这老妪身材矮小,只身在一件灰色斗笠之下,颇显得意兴阑珊。面容却是在寒光之下看不真切。只是觉得不会太好看。

赵汐目露惊色,不敢言语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异景神光。而对于这此间老妪则是充满了恐惧之色,究竟是何等的人物,才能在此地驻留这般岁月,又是何等的执念,让这等人物竟甘愿忍受孤寂,将自己放逐在这黑暗之中,忍受着千百年的冷清和萧瑟。这等人物如若去往外界,定是一方主宰,开宗散叶不在话下。

老妪似是不去追究赵汐的沉默相对,也不曾想过挪动身形,只是自顾自的说着远古般的话语,阐述着悠久的故事“三生石,照三生,可惜此石已经不具备当日神采,跟随着我在此地蹉跎,也散去了此中神性,与我在此沉沦,可悲呀!如今的往生之路上,却只留我与它在此苟且而存,照不得三生,便只是剩下了这千百年的三问。”

这话诉说的高深莫测,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