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电影拍摄完成/开辟海外市场(3 / 4)

且他们旗下没有大作要上映的时候,再让那些外国片上映。

这样一来,到时候,那些热门的外国片在灯塔国很容易就会拿到一个不怎么理想成绩。

随后,新闻就有了。

他们就可以发一些“xx国票房黑马水土不服”、“xx国票房第一,就这”之类的消息,再展示一下他们今年的票房冠军成绩出来,以此打压外国电影,衬托自己“灯塔国电影世界第一”。

可前提是,他们的“抵制防线”成功将大白鲨拦在了外面

按理说,科隆性成立的影视公司也将会成为“抵制防线”的一部分。

然而,此时此刻,这条“抵制防线”的一部分因为干不过同行,从而选择了“开闸放外援”!

等“大白鲨”进场了。

科隆靠着“大白鲨”赚得钵满盆满的时候,其他同行会不会眼红?

肯定会啊!

然而,科隆的影视公司背靠几十亿的集团,这时绝大部分的影视公司都打不动的。

更何况,许多院线方,他们根本没有电影上映。

当然是,什么电影赚钱,放什么电影了?

所以,打不动那就加入呗!

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院线想要加入进来,分一杯羹,然后,“大包大揽”的科隆作为柳乘荫的“代理人”,谁想进入进来就要找他“买门票”。

光靠着“卖门票”,科隆就能换取到大量利益!

这些利益,有的直接是金钱,也有的则是其他可以用来赚钱的资源或特权。

总之,这些利益就是科隆说服董事会,用集体利益帮他“报恩”的理由。

既能报恩,还能赚钱,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在听完科隆的解释后,柳乘荫终于理解了这是怎么回事。

嗯,虽然自己啥也没干就能让人帮自己跑腿开拓市场,但既然这个“跑腿”的也能在不损害柳乘荫的利益的情况下从中获取到他自己需要利益,那么对方也不算白干了。

想到这里,柳乘荫原本隐隐作痛的良心瞬间就麻了。

人心,实在太复杂了。

爱咋咋地吧,不耽误他的事就好。

在科隆这个地头蛇的帮助下,柳乘荫的两部电影很快获得了一批“感觉打不过,打算加入”的院线方作为“拥趸”,在这些“拥趸”的合力下,两部电影成功获得了灯塔国的准映资格,直接就能定档了。

搞定了灯塔国后,柳乘荫觉得岛国应该也万事大吉了。

然而,柳乘荫又错了。

岛国的院线方并没有因为柳乘荫搞定了他们“大哥国”就立即“举手投降”。

虽然岛国和灯塔国一样,都是受资本所操控的国家。

但岛国的资本们和灯塔国的资本有些不同之处。

灯塔国的资本们为了利益啥都敢干。

但岛国的资本们不同,他们大多喜欢死死遵循一些刻板的“传统”。

举个例子。

在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作为早早发达国家的岛国,在计算机的普及率上居然还远低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华国!

这种“传统”,使得岛国许多老字号企业,他们明明可以靠电脑进行无纸化办公大幅提升企业效率,却选择对这种方式视而不见。

另外,这种“传统”还使得岛国十分讲究论资排辈。

你资历老,你就是对的,你年轻的话,能力再强也得给上面的老老实实当个好用的工具人,然后慢慢熬,把上面的熬死了才能出头。

这种论资排辈的“传统”,使得岛国的院线方不愿正视柳乘荫这个近来声名鹊起的“小辈”。

在他们看来,你个没啥资历的小辈想要将电影在岛国上映?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