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公司成为一名科技行业分析师。
当时她的理想实际是成为一名基金经理。
但是命运可能知道她更适合做卖方,她于1991年加入Man Stanley成为科技行业的分析师,开始了辉煌的职业生涯。
1995年在加入Man Stanley 4年之后,她参与了Man Stanley的项目——浏览器sce的IPO,这是改变她一生的机会。
为了助推sce(网景)公司上市,她发布了一篇关于sce 300页的覆盖报告。
这个300页的报告在当时互联网并没有普及的90年代可想有多么震撼,也理所当然成为所有投资人研究互联网的圣经。
而sce也不负众望,在上市首日大涨86,盘中一度大涨超过154,在公司成立还不到1年半之后,公司创始人Jirk的身家就达到了超过5亿美金。
因为sce的成功,玛丽·米克尔也在华尔街声名鹊起,加上大量的互联网公司的IPO,她也就此成为了真正的女皇。
在监管不那么严格的年代她会帮助投行甄别项目,互联网非上市公司也因此希望得到她的垂青,从而能够加入投行的上市计划。
而因为互联网股票的节节高升,她就像是点石成金,所有她推荐的股票都在疯狂的上涨中。
而进一步巩固她地位的是在1997年1月,Deuts的分析师Bill Gurley发布了sce的看空报告。
报告提示股价狂飙的sce下调到中性评级,当天sce的股价大跌20。
而玛丽·米克尔毫不示弱,在两天之后发出回应,将sce从Buy(买入)上调到Strong Buy(强力买入)评级。
并且宣称“如果这个公司(sce)死了,那就是Bill Gurley的错”,sce股价再次暴涨,几天之后就收复失地。
在打爆空头Bill之后,似乎一切都无法阻挡玛丽·米克尔和sce。
最巅峰时候,有26个互联网分析师为Mary工作。
而她主要覆盖30个公司,尽管有如此庞大的团队,所有的基金经理只想见玛丽·米克尔一个人,只因为她是那个互联网的女皇。
甚至她去一些投资会议,都会有人发出“看,那就是Mary”的感慨。
这时的玛丽·米克尔已经不是一个分析师,而是一个超级明星,真正可以左右华尔街的人。
可这时面对人家的礼遇,陆泽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因为玛丽·米克尔最得意的作品——sce公司,也是他这次做空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PS:补昨晚的,今天还有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