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
陆泽点了点头,也没有直接反驳。
的确如他所说,软件行业大多数都产品是这样去开发的。不停地追求功能更加全面,更多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可是有时候,客户并不需要那么多功能,很多功能也许一年都用不到一次、
你集成到一块儿,不仅会让软件显得很臃肿,也会让软件使用的时候对电脑的软硬件有更高的要求。
就像是前世的iTunes一样,里面80的功能,一般人从来都没用过。
多数人也就是用来听听音乐,购买、下载、传输一下歌曲到iPod,仅此而已。
那么多功能,对这些用户来说,就犹如鸡肋一般。
一款真正好的软件,不应该贪大求全,不断叠加各种功能。那样反而让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常常电脑卡顿,甚至动不动死机。
但现在主流的软件公司并不这么想,他们大多数手底下只有一款主打软件产品,自然是恨不得把所有功能都集成上去。
包办用户的一切功能需求,这样软件的使用频次就能增加,软件的价格也能卖的更贵。
这种理念不能说不对,大家都是为了生存。
但实际产生的效果,却是把用户越推越远,眼睁睁地看着用户被其它更轻巧的软件抢走。
乔帮主前世就是如此,他也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是百分百正确的。
为了推销iMac电脑,他就尝试把iTunes打造成一个超级软件,想着给客户工作功能需求。
这点配合苹果公司iOS系统,当然没有太大问题,毕竟iOS系统出了名的流畅好用。在其封闭的生态之下,iTunes集合的功能再多,也不会影响多少电脑使用效率。
而乔帮主做得最狠的就是,iTunes最开始只支持iOS系统,并不支持Wdos系统。
由此可见,乔帮主打造闭环生态的野心是一开始就具备了的。
可这个决策,后来已经证明是个糟糕的选择。
因为拥有iMac的用户非常有限,不仅导致了iTunes的下载安装量很少,反而限制了iPod一代的销售。
&nd只能通过iTunes来传输文件,而iTunes又只支持iOS系统。
&nd,也不会为了买个随身听,又再去购买一台一两千美元的iMac电脑吧。
因此,乔帮主想借助iTunes和iPod拉动iMac销量的打算,彻底落空了。
一直到2003年10月发布的iTunes &ns&ns XP两个微软系统的支持。
也正是因为放开了iTunes对Wdos系统的限制,iPod三代的销量才跟着不断攀升,真正成为第一个大获成功的iPod。
&ns系统下,iTunes的体验还是要差很多。
究其本质,就是因为iTunes太臃肿,功能太复杂,而且使用起来对初学者不是那么友好。
自发布以来,就以超级难用而著称,被用户称为“史上最难用的软件”,与苹果注重用户体验的精神严重背道而驰。
苹果公司软硬件的学习使用成本,一直是它被用户们诟病最多的地方之一。
尽管iTunes是苹果公司最成功的一个产品,但其成为欧美最受欢迎的音乐软件,并不是因为这款软件的功能本身。
&nd随身听的助推,以及欧美音乐版权协会的加持才做到的。
乔帮主有足够的本钱,他当然可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可陆泽不同,他手上没有IOS系统,现在也没有打造封闭生态的能力,如果再让iTunes变得难用无比,岂不是自己把路走窄了。
他耐心地和比尔·金凯德和杰夫·罗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