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乡试(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订阅,求月票!)(2 / 4)

奋斗在晚明 一袖乾坤 4104 字 7个月前

头从考篮中取出了食盒。

乡试考三场,每场考试都会考一整天,其间考生不得离开贡院。故而考生的午饭都是在贡院号舍里解决的。

宁修为了防止发生腹泻,只带了一些干饼子,虽然味道差了一些却最是顶饱。

吃惯了美食,偶尔吃一番这干饼子宁修竟然觉得有些难以下咽。

他咬了两口饼子就着清水咽下去,觉得十分不是滋味。

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呐。

多年以后宁修回忆起当初在贡院中吃干饼子的场景,如是教育儿子。

不过这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却说宁修吃了几张干饼子祭了五脏庙,便擦干净手准备继续答题。

虽然时间还充足,但提早答完题就可以安心了。

宁修不是那种卡时间答题的人,习惯给自己留出余量。

接下来要作的是经义四道。宁修选择的本经是《诗经》,题目自然也是从《诗经》中出。

《诗经》是考生选择最多的本经,研究其的论述集子很多。宁修看过不少,对于其中的内容分析早已滚瓜烂熟。

选择热门本经的好处就是题目不会出的太晦涩,但坏处就是考生都能作出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很难拉开差距。

对此宁修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选择本经也是一种策略,宁修对自己的四书义很有自信,故而会选择较为大众的《诗经》作为本经应试。而那些对自己四书义没有信心的,多会选择一个诸如《春秋》的冷门本经来搏一搏。

宁修展开题目来看,果然四道题目都很稀疏平常,没有太多可发挥的地方,宁修思忖了一番便开始提笔来写。

四篇文章他足足写了近两个半时辰,写完时已经眼冒金星,手腕酸痛。

尼玛,这乡试的考试强度简直不是一般的大啊。

宁修一想到还有两场考试等着他,手指都在颤抖。

还好制定乡试参考规则的人考虑到了这点,很人性的把每场考试错开了三天,也就是说下一场考试在八月十二、最后一场定在了八月十五。

要是三场连考,宁修相信一定会有身子羸弱的考生当场昏厥过去的。

他虽然已经将七道题目全部作完,却不能提前交卷。

乡试的规矩如此,丝毫逾越不得。

......

......

宁修只能闭目养神,安静的等待考试结束书吏来收卷。

好在此时距离考试结束已经不足半个时辰,宁修神游太虚一番时间便也到了。

交完卷后宁修赶忙离开了号舍,直是一刻也不想在里面多待。

这地方空间实在是太促狭了,连腿都伸不开更不用提什么优质考试环境体验了。

一出号舍宁修便伸了一个懒腰,十分畅快的打了个哈欠。

他对第一场的考试很满意,虽然不能说十拿九稳却也是心中有底了。

接下来的两场考试只要稳扎稳打正常发挥,宁修相信桂榜提名并不是什么难事。

各列号舍出来的考生渐渐汇聚在一起,又变得摩肩接踵起来。

宁修皱了皱眉头,他十分不喜的就是所有考生集中在一处贡院考试。这么多人一起考,乱哄哄的,考试体验能好就见鬼了。

但是没办法,科举最重要的是公平,明代又没有摄像头,把所有考生集中在一起考试便是唯一的选择。

贡院本就占地很大,宁修号舍的位置又在腹地,排队走出贡院颇是花了些时间。

待他迈出贡院大门的那一刻,却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只觉得空气都是香甜的。

他并没有立刻返回客栈,而是走到距离贡院不远的一处茶馆坐了下来,要了一壶清茶等刘惟宁。

从这个角度宁修恰好可以观察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