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海军里,倒是有一种军舰叫做武器试验舰,专门测试舰炮、导弹等武器装备的,但李洛暂时没建造出来。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既然是海军的船,那就肯定是有办法建造出来的,只不过因为建造公式和一般的作战舰艇差不多,所以出的概率很低,”李洛对大女仆长提议,“长门还是作为战列舰设计,不过设计的时候我们预估一下未来可能将舰炮现代化的可能。”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长门号战列导弹舰的改造方案,称呼也很特别,战列在前,导弹在后。
改造后的长门被去掉了3号主炮塔,只保留了3座加装了由北极星负责设计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双联装410毫米主炮炮塔。
舰桥更换为辽宁号的舰岛,中途还经过小女仆长操刀的舰桥改造,去掉了没有意义的航空舰桥、飞行员宿舍以及用于航母的设备,将烟囱后面的相控阵移到舰桥背面,整体抬高舰桥建筑高度以获得更好的视野,烟囱结构与舰桥分离并且降低高度以防遮挡相控阵雷达的视野。
舰舯的烟囱后设置了48单元加长型850毫米垂发(由于李洛手头并没有加长型的850毫米垂发,暂时用16单元的标准型垂发先顶着),垂发后与舰艉主炮前设置了可容纳直18宽体型的双机库与直升机甲板,舰艉主炮后的空余部分还有很多,但又不适宜安装甲板以上的设备,也被预留了32单元的标准型垂发的空间。
去掉部副炮与防空炮,以与航母近防武器相同的布局布置1130近防炮和18联装红旗10导弹,在舰舯两侧加装两座76毫米舰炮以应对可能遭遇的近战。
改造后的长门变成了二战及二战后期军舰常采用的外倾船型,上层建筑包括主炮炮塔进行了一定的隐身修型,原本战列舰的装甲大幅减少,新的防护综合现代航母与驱逐舰的设计,整体生存能力其实并没有下降多少,而且由于大幅减重,加上20万马力的澎湃动力,长门的航速同样可以和驱逐舰们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