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慎行恰到好处显出一丝疲态,陈馀这才在日落之前叫停宴席,与左车一道,把砸场子的客人们欢送出门。.p> 双方互揖拜别,口称珍重,在席上不怎么说话的左车不知为何变得格外热情,拖着李恪的手,口口声声相见恨晚。
李恪带着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应付着他,双方来来回回二三十次,直到把所有饯别的词都用尽了,乘府才终于关上大门。
怪不得墨子当年会弃儒自立,这儒生的礼数
李恪长舒了一口气,小心把慎行扶上背榻,又嘱咐蛤蜊把喝多了的沧海扶好,可别不小心摔一跤,把背上的慎行摔出好歹来
慎行坐正身子,轻声问李恪“感想如何”
李恪撇了撇嘴“此为名士”
“儒家名士。”
“欲扬而不敢扬,欲抑而不知抑,藏头露尾,虚情假意,此等名士,只能说,见面不如闻名。”
慎行笑着摇了摇头“你若如此看他,便是谈辩之道不曾学精。”
李恪奇道“莫非此人还有殊异”
慎行抚须,拍了拍扶手示意沧海起行。
他轻声说“张耳者,张仪后嗣,初为孟尝门客,后为外黄县令,世人皆知其贤。陈馀之名本不显,与耳为友,以父侍之,这才在世上略有了此许虚名。”
“陈馀无名”
“伯牙,子期,伯牙擅琴,子期知音,世人又何曾想过子期琴艺如何”
李恪恍然大悟“世人眼中,陈馀乃张耳附庸”
“是极,附庸就连始皇帝张榜求贤,也言获张耳者千金,获陈馀者五百金。”
慎行朗笑一声,无疲惫之态。
“此二人若一同事秦,张耳或可为县令,陈馀是为县丞,还是佐吏呢”
“所以他才拒了征辟”
“他可不止是拒了征辟,他说动张耳一同隐逃,让通缉长久张悬于榜上,却又如你所说,隐而不匿,欲盖弥彰。”
李恪一时失声“这是在自抬身价”
慎行终于觉得满意,他点头说道“你不屑其浮夸为人,却不知如今世上将张耳陈馀并而称之,是赖其浮夸之道。此等扬名之术,可为师否”
李恪苦笑“三人行,必有吾师,我还真是看走眼了。”
慎行正色道“恪,世上名望之辈皆有其处事之妙。为师带着你拜访诸人,便是要你多看,多学,虽不见得用其法,却不可不知其法。如陈馀者,你若不知其实,今后或要为其所趁。”
李恪诚心拜服道“学生记下了”
四人与监门打了招呼,步出闾门,踩上大道,李恪突然叫住众人,从袖口中摸出一团白绢。.p> 慎行笑了笑“这是左车方才予你的”
李恪打开白绢,细细看字“老师知道”
“为师不知左车予了你何物,却猜到他会约你一叙。”
李恪更好奇了“西市酒肆,老师连这也猜到了”
“左车他若不约你才是奇怪。”慎行了然摇头,“你留在此处赴约,为师先回霸下。晚些时候,我令由养骑木牛来城外接你。”
“唯”
一个时辰之后,西市魏宫酒肆,李恪在一处靠窗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左车。
他换了一身深衣,衣色雪白,卓尔不群。
李恪为他斟了一碗浊酒“且不知大兄约我所为何事”
左车深吸一口气,正襟而坐“敢问恪君,可是弘叔父之子”
“弘叔父”
李恪解开腰上玉牒,轻轻摆到案上,正色说道“家翁名弘,大父次子。”
“世间之事何其妙也”左车开心地笑了起来,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打开,从中取出枚与李恪一模一样的玉牒,并排放置在案上,“恪弟,我翁名泊,大父长子”
突如其来